2)第066章:定陵的秘密还没说_我在北大学考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头去发掘定陵。

  整个定陵之所以被发掘,吴含为什么会起头,除了他是明史专家想要研究相关历史之外,还跟当时的一件事情有关。

  《定陵发掘亲历记》一书,有过相关描述,55年的时候,政务院邓副总和李副总等人到十三陵参观,当时郭老也在场,不过是两位副总最早建议是否能发掘明成祖朱棣长陵建立地下博物馆,得到陪同的吴积极响应。

  之后虽然郭也在《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里签了字,但成立长陵发掘委员会的时候,起初七位委员里并没有郭,直到1957年6月17日,郭才被增补为委员。

  所以整件事里面,郭被黑得最惨。

  而且,前世定陵的发掘曾经被夸大到成为中国考古史上最大的遗憾。

  其实都是媒体赚取眼球的说法,中国考古史上的大遗憾多得去了。

  定陵绝对不是最大的遗憾。

  因为定陵的发掘虽然是历史学家发起的,全程却是由专业考古人员进行的专业发掘。

  其中时任考古所的副所长夏鼐先生就曾多次亲临现场,到了后期发掘地宫的时候,防止意外发生夏鼐先生都要跟考古人员同吃同住在现场。

  这种情况下,考古过程中造成的文物损毁是极其有限的。

  甚至在整个发掘的过程之中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那么为什么媒体会把定陵的发掘冠于考古界最重大的损失呢?

  其实,就是技术限制以及发掘经验的欠缺,使得一些出土的丝织品因为当时技术限制保存不善,氧化之外,其他金银瓷器,并没有多少损毁。

  还有1959年木质棺椁被遗弃丢进山沟,被附近村民当木材抢光。

  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确切的考证。

  同样,苏亦也不相信这种说法。

  因为他前世看过定陵的发掘纪录片,虽然有不少的镜头都是60年补拍的,但,纪录片的画面中,棺椁木板腐烂是不争的事实。

  除此之外,十年间,三具人体遗骸被焚毁。

  这是时代的锅,不是发掘的锅。

  最后一点就是材料整理一拖再拖,从发掘到出报告,原始资料有一定散失。

  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毕竟,1956年发掘的定陵,发掘报告到1990年5月才出版。

  这也是被特定的历史时期耽搁了。

  定陵的发掘之所以被媒体广泛关注,成为无良公众号自媒体引流的首选之地,完全就是因为定陵牵扯到的名人太多,而且还有全网黑的郭老的存在。

  作为后辈,对一个在共和国成立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都应该心存敬畏之心,而非人云亦云地去去指责去谩骂。

  至于郭老的历史功过如何,对方今年六月份才离世,他一个后辈就不去评述了。

  他只需要关心自己眼前的这这档事。

  然而,苏亦的这些感触是没法跟黄玉治说的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