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四回 汤总镇成功归故乡 余明经把酒问葬事_儒林外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面皮三绺髭须近视眼约有五十多岁的光景出来同二人作揖坐下。余有达道:“柏泉兄前日往仪征去几时回来的?”萧柏泉道:“便是到仪征去看敝世叔汤大人留住了几天。这位就是汤世兄。”因在袖里拿出汤大爷的名帖递过来。余先生接着看了放在桌上说道:“这个怎么敢当?”萧柏泉就把要请他做先生的话说了一遍道:“今特来奉拜。如蒙台允即送书金过来。”余有达笑道:“老先生大位公子高才我老拙无能岂堪为一日之长?容斟酌再来奉覆罢。”两人辞别去了。

  次日余有达到萧家来回拜说道:“柏泉兄昨日的事不能遵命。”萧柏泉道:“这是甚么缘故?”余有达笑道:“他既然要拜我为师怎么写‘晚弟’的帖子拜我?可见就非求教之诚。这也罢了小弟因有一个故人在无为州做刺史前日有书来约我我要到那里走走。他若帮衬我些须强如坐一年馆。我也就在这数日内要辞别了东家去。汤府这一席柏泉兄竟转荐了别人罢。”萧柏泉不能相强回覆了汤大爷另请别人去了。

  不多几日余有达果然辞了主人收拾行李回五河他家就在余家巷进了家门他同胞的兄弟出来接着。他这兄弟名持字有重也是五河县的饱学秀才。

  此时五河县了一个姓彭的人家中了几个进士选了两个翰林。五河县人眼界小便阖县人同去奉承他。又有一家是徽州人姓方在五河开典当行盐就冒了籍要同本地人作姻亲。初时这余家巷的余家还和一个老乡绅的虞家是世世为婚姻的这两家不肯同方家做亲。后来这两家出了几个没廉耻不才的人贪图方家赔赠娶了他家女儿彼此做起亲来。后来做的多了方家不但没有分外的赔赠反说这两家子仰慕他有钱求着他做亲所以这两家不顾祖宗脸面的有两种人:一种是呆子那呆子有八个字的行为:“非方不亲非彭不友。”一种是乖子那乖子也有八个字的行为:“非方不心非彭不口。”这话是说那些呆而无耻的人假使五河县没有一个冒籍姓方的他就可以不必有亲没有个中进士姓彭的他就可以不必有友。这样的人自己觉得势利透了心其实呆串了皮。那些奸滑的心里想着同方家做亲方家又不同他做他却不肯说出来只是嘴里扯谎吓人说:“彭老先生是我的老师彭三先生把我邀在书房里说了半天的知心话。”又说:“彭四先生在京里带书子来给我。”人听见他这些话也就常时请他来吃杯酒要他在席上说这些话吓同席吃酒的人。其风俗恶赖如此。

  这余有达、余有重弟兄两个守着祖宗的家训闭户读书不讲这些隔壁账的势利。余大先生各府、州、县作游相与的州、县宫也不少但到本县来总不敢说。因五河人有个牢不可破的见识总说但凡是个举人、进士就和知州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