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6章_顾七她只想种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还治其人之身。”

  三月初旬,江陵郡连着下了好几日的雷雨。连带着何松镇和小旗村也是几日都泡在倾盆大雨。

  但这不妨碍何松镇百姓这几日情绪异常高昂,各家酒楼茶馆皆是宾客满朋座无虚席。

  原因却是有二。

  一是,已经接近三年没有下过雨的渝州府那边传来了好消息。

  这几日渝州府南连着江州府边境的几个郡府连连下大雨,原本干涸开裂的溪流河道重新溢满了水源,正逢开春,万物复苏,这几场雨无疑是给濒临奔溃的渝州府百姓打了一针强心剂。

  也让紧邻着渝州府边境的何松镇都松了一口气。

  江州府虽然河道众多水源充沛并无旱灾,可因着渝州旱情失踪太严重的缘故,致使江州府境内,特别是紧邻渝州府的几个郡城这三年里粮食的价钱一日比一日高。

  尤其是位于多处交接口的何松镇首当其冲。

  最贵时,粮食价格比之京都还要贵上三倍。让何松镇的百姓苦不堪言,若不是何松镇历来富庶,官家后续又接连出手几度控制粮价。彼时何松镇也不会像如今那样太平安生。

  然,何松镇内本就有不少人家和渝州府几个郡府沾亲带故,旱灾三年也有不少原本渝州的人或是投奔或是迁徙到了何松镇。

  此时得知渝州府旱情缓解,对于那些原籍是渝州的,又或者家中亲眷渝州府内有亲的人家来说自然是天大之喜。

  这也是为何明明是雷雨天,依然有不少百姓不顾风雨也要前往茶楼酒馆喝茶闲聊。

  并不是何松镇百姓终日闲着无事,而是茶楼酒肆这些地方往往是行脚帮帮众聚集互通消息之所,为此没有什么比往茶楼去更能清楚的了解渝州府的最新情况。

  甚至有家茶楼,干脆让里头的说书先生,将原本要讲的话本撤下,换做渝州府境况的实时播报,这也使得这家茶楼接连几日的人满为患。

  便是顾大年三日前也干脆从小旗村搬来住到了何松镇上,每日无事就往茶楼跑。

  至于其二,也与其一也有些关系。

  就在前日,由余氏、王氏、严氏,等几个何松镇领头的商户带头,公开挂出告牌,名下米粮铺所有粮食皆降价一成出售,为期五天,过后恢复原价。

  米粮本就是事关民生的大事,寻常日子里,粮行米价降一文涨一文都足以让百姓们茶前饭后说道好几日。此时一降就是一成利,何松镇百姓听到这消息,如何能淡定的下来。

  众人议论纷纷,有冲动的,携家带口前往米铺卖粮屯粮,就怕过了时限占不到在一成的便宜。

  也有冷静的,觉得渝州府的旱情既然已经缓解了,适时播种,等到秋后粮食收割,价格只会大幅度下降,何苦要在此时只因贪图一成利的便宜就屯粮。

  此种说法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自然也有人觉得,仅仅只是几场雨,未必就能破了渝州三年大旱,若只是昙花一现,此时不借机屯粮,往后再想低价购粮就来不及了。

  当然,大多数人还是秉持着观望的姿态。谁也不愿意轻易下决定。

  这样使得余氏、王氏、严氏三家的粮行虽然挂出了降价的挂牌,生意却也并没有好到那里去。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