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九十二章 儿子算卦_我的1995小农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去药王寺得从这里进去啊。”

  陈凌这才发现,想去山上药王寺,得经过两个小村子。

  先是白河岭的悬羊峪,再一个是下龙口村。

  中秋之后,来药王寺上香的人不少。

  有骑车的,有步行的,大多数人是步行而来,甚至不走大路走山路,翻山越岭的过来。

  他们都是些药农、采药人,或是药贩子、开药铺的家卷,药贩子和开药铺的祈求生意兴隆,采药人和药农是求药王爷保佑家人采药时的性命安全。

  朴素的山民们很少见汽车,陈凌把开进村子的时候他们很是围观了一阵。

  陈凌只好把车停到这里的村委,花了点钱,让村支书代为看管,才带着家人上山而去。

  药王寺在下龙口西侧的山上。

  跨过河流,登山而上,行至山腰时,但见平缓处有一方光滑的平台,这是晒药台。

  这里的晒药台是一天造地设的平台。

  平平整整的一块石岩,无它山遮挡,日照期极长,当地人称“日出日末晒到头”。

  相传唐代药王孙思邈在此晒药十万斤,用骡马经秦楚古道运至长安,治愈万千病人。

  老丈人所在的药王寨,和寨前的晒药台也是由此而来,是从这边烧香拜药王恭恭敬敬“请”回去的。

  药王寺附近有多处相关遗迹,皆与药王孙思邈有关。

  最出名的自然是药王寺,说是寺,实际上叫药王庙更为准确。

  只是这座庙宇规模大,而且古老,有着上千年历史,当地人久而久之就喊药王寺,其实与佛家无关。

  在晒药台留恋片刻,陈凌觉得这东西很像他在山里采石斛的时候,在那处河谷当中,看到的石床一样的白玉色泽的巨石。

  继续向前,往山顶上赶,药王寺就在山顶。

  千年古庙,几经修葺,完整的保留了下来,由于地处偏僻,又居于山顶,在近代也未曾遭到破坏,实乃一件幸事。

  晒药台和药王寺一上一下,遥遥相望。

  据说,以前的时候,只有山腰那座晒药台,孙思邈采了草药就在晒药台上晾晒,没有什么固定居所。

  左近的下龙口村,原来有一口大铁钟,是为龙口衔钟,常常不敲自鸣,声传百里之外。

  孙思邈死去的时候,这口大钟居然自己飞到了山顶。

  当地人说这是药王显灵了,就在此处修建庙宇纪念这一代药王。

  到了山顶的药王寺后,王素素母女两个去供奉药王的庙中上香。

  陈凌就抱着儿子院子内到处晃悠。

  没一会儿就从院内逛到了外边,在外边山顶的空地上还有很多卖药包、药枕,各类草药医书,乃至挂着孙思邈名头声称千古奇方治百病的。

  陈凌看了看,走到一处卖画的跟前,吸引他的是一副山水画,画中的山坳处,有一拄着拐杖背着药篓的老翁,老翁鹤发童颜,仙风道骨,自然画的就是药王本尊孙思邈了。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