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五十章 读理论物理博士是什么感受?_我在大学当校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才能改变他的命运!

  二十四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恍如大梦一场。

  说到底,他只不过一个小镇做题家。

  能走出大山,来到魔都大学已然是极限。

  他没有父母帮忙,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他只能靠自己。

  这些姜蓓都清楚。

  想起王海波这些经历,她眼睛泛起水雾,抱住对方。

  她更咽道:“臭猪,不管你做出什么选择,我永远都支持你,我也会永远陪在你身边的!”

  魔都大学只是211大学,但因为地理优势,魔都大学的发展还不错。

  至于王海波能不能进光华大学,姜蓓毫不怀疑。

  别看魔都大学物理学的评估是b级,在国内大概20-30名,但王海波在读博期间厚积薄发,光是1区sci论文便以一作的身份发表了三篇!

  3篇1区sci论文什么概念?

  大多数高校,物理学博士毕业条件为1篇1作1区sci论文或者2篇2区sci论文,王海波这水平和成绩,本校魔都大学都邀请他留校任教,还声称只要发表一篇物理学顶刊论文,直接破格升为正教授。

  当然了,这也就是魔都大学,换成清北复交浙南科这几所强校,想要破格升为正教授,起码要一篇甚至两篇prl论文。

  prl是什么?

  prl全称为《physicalreviewletters》,中文译为物理评论快报,不光是物理学界的顶刊,还是公认的。

  就像数学界的四大期刊一样,不是所有领域的顶刊是《nature》和《sce》,在物理学界,prl是影响力最大的期刊。

  王海波紧紧抱住姜蓓,嗅着眼前佳人身上的幽香,心中的不安也缓缓消失消失。

  等两个人情绪都好点后,王海波还道出了选择光华大学的另一个原因。

  “物理太吃天赋了,以我的天赋并不能取得重大的研究成果,既然如此,我觉得不如把这些时间花在教学上,也许还能挖掘出一些不错的苗子,为国家输送物理人才。”

  数学、物理这种学科,不是可以勤能补拙的。

  从历史经验看,大科学家本科的时候的就有自己的物理问题,硕士阶段就想到解决问题的灵感。比如牛顿23岁想到万有引力思想;爱因斯坦26岁想到狭义相对论思路并完成论文。

  天才是带着物理灵感进入博士年龄段,在博士年龄段完成理论框架,以后的时间用来完善理论、设计实验。

  这个领域,只需要一小部分,有天赋的人。

  王海波知道自己不是这种有天赋的人,他最多是小有天赋,而且有着这样经历,他更希望能成为专任的教学型老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上,让学生少走弯路。

  光华大学是最佳选择,因为现在绝大多数高校招收的都是科研教学型老师,教学仅占据极少一部分精力,大部分都在科研上。

  他觉得这样是不对的,大学更重要的应该是培养学生,要么专心搞学问,要么专心搞教学,两者怎么可以兼得?

  至少当今形势之下,光华大学是最佳选择。

  ……

  一个晚上的时间,光华大学的教师招聘计划几乎传遍了国内的博士圈子,乃至在国外的留学生圈子也不例外。

  不光是应届博士生心动了,甚至一些老师也有了些想法。

  而这时。

  京大,被号称为四大疯人院之一的物理学院,这一晚也不太宁静。

  ps:抱歉,卡文了,耽搁这么久才写出来。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