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0章 【提前定案】(一)_仕途法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洲介绍道:“这位是吉祥织布厂的毛庆军厂长;这位是东诚服装厂的周高涛厂长;这位你认识,我们太和毛巾厂的卫得柱总经理。”

  自打有了组建纺织集团公司的念头后,郭小洲一直有关注几家纺织企业。

  其中吉祥织布厂距离太和厂不足五百米,厂房占地七千五百平方米,是一家专业生产各类全棉涤棉、化纤等纺织品的镇办企业。拥有成熟的技术力量和并不落后的纺织设备及专业的管理人员,具有年产四百余万米的生产力,有员工一百一十人。

  东诚服装厂则是家典型的乡镇企业,在整个周康市的服装厂中,东诚不怎么起眼,也不是效益最好的,甚至屡屡濒临破产,这家服装厂的优势是设备齐全,拥有八十多名熟练员工,虽然效益并不好,但东诚的负债率不高。这家服装厂没有自主设计能力,销售完全空白,所谓的销售科,工作任务就是四处找来料加工的订单。市政府当初选中东诚,也是因为东诚正处在股份改造的边缘,市政府一开口,东诚自然迫不及待逢迎而上。

  太和毛巾厂的厂长卫得柱曾经和郭小洲见过几次,作为太和厂内部企业的领导,他比较了解太和厂崛起的内幕,他对郭小洲的热情明显高过宋为成。

  相比之下,纺织厂厂长毛庆军对郭小洲有些不冷不热。

  而东诚服装厂厂长周高涛则比较客气。

  这三家企业领导的态度泾渭分明,郭小洲态度不亢不卑。因为他心里明白,吉祥织布厂从上到下都不愿意加入新集团。吉祥虽是老式集体企业,不算国企,但基本待遇和国企职工挂钩,哪怕半年不开工,镇里有统筹的工资福利,生活无忧。一旦加入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集团公司,看起来是壮大了,但实际上从纺织厂领导到职工心里都有本账。一旦大气候变迁,纺织企业陷入低潮了,工资谁能保证?以前的太和就是前车之鉴。

  毛庆军今天之所来来参加会议,实属被逼无奈。

  东诚的周高涛则满脸喜庆。一家半死不活的企业,反正都要进行股份制改造,加入大集团,至少在原材料渠道上有诸多优势。

  至于太和毛巾厂,早已停工一个多月,最近刚开始招工和技改,在家赋闲多时的卫得柱自然眉笑颜开。

  郭小洲和他们闲聊几句后,低声问宋为成,“白湖农场没有来人?”

  宋为成左右看了一眼,小声道:“白湖距离市区有点远,大概还在路上吧……”

  实际上宋为成也不知道农场的刘卫忠场长会不会来。白湖农场作为省级粮种棉基地,其工资福利享受财政拨款,农场正式职工享受国企待遇,一旦被市政府强行划拨到股份制企业,就等于砸了农场职工的铁饭碗。在所有被招集的企业中,白湖的反对声音最大最猛也最顽强。据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