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一十四章:上下一心_抚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调任、裁撤甚至于追究责任。”

  岑重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郑公!”萧诚的目光最后转身了另一侧,那是监察院郑杞。

  郑杞抱拳道:“首辅,监察院监察天下,此战,是大宋能否延续,能否收复故土,能否北伐使华夏一统的关键,谁要是胆敢拖后腿,有任何不利于此战的举动,郑杞便是性命不要,也要与他不死不休。”

  “有劳郑公了!”萧诚笑着点点头。“前两年,我们的日子会艰难一些,但只要熬过了这一段时间,胜利便必然属于我们。”

  如今的大宋,八千万人丁,是辽国的一倍,岁入两亿贯,是辽国的两倍有余,钢铁产量是辽国的近十倍。

  而如今的江宁朝廷,更不是当年的东京朝廷可比。

  战争,打到最后,拼的最终便是将国力转化为战争潜力的水平。

  而国力,说到底,最终便是一个经济水平。

  谁能生产出更多的钢铁,更多的粮食,更多的军器甲胄,谁便能占据更大的优势。

  如今的大宋,在经济实力之上更胜以前。

  辽人所恃者,不过是他以军事优先所打造出来的在军力之上的优势。

  泰山压顶,霹雳一击,如果不能奏效,其势必衰。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战事一旦迁延,打成了相持战,互相僵持下来,那经济实力更为雄厚的一方,必然会占据更大的优势。

  这便是包括萧诚在内的所有人,都认为只要大宋军队能顶住这头一年,便能成为最后胜者的底气所在。

  而辽国承天皇太后力排众议,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发起南征,而且不动则已,一动便要集中全部力量作致命一击的原因,便在于此。

  作为萧诚的妹妹,从小便接受萧诚熏陶、教育的萧绰,对于这一点,看得很清楚。

  一旦一直让萧诚带领之下的江宁朝廷再偷偷摸摸地发展几年,只怕大辽在大宋面前,将再无还手之力。

  本来辽国上下对于萧绰的如此担忧,大都是付之一笑,认为绝无可能,但在连接数次大败之后,他们也终于认真对待起来,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情报汇聚到了他们的案头之上的时候,包括耶律珍耶律隆绪之类的大辽精英,也终于认可了萧绰的看法。

  即便是耶律隆绪这样的本来是萧绰的对头的人物,也不得不俯首接受萧绰理念,为了萧绰的这个大的战略方向而努力。

  “这一次的民间反响如何?”缓缓前行的马车之中,萧诚闭着眼睛,靠着车壁,这些天来,每天几乎都只睡上一两个时辰,着实疲惫。现在终于将吕文焕送走了,他也是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的重头戏,是吕文焕的了。

  他倒是可以放松一下了。

  如果吕文焕在前线一切顺利的话,那么他会更加的轻松。

  “江南之地,以前反对北伐,是因为觉得要他们出钱出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