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四章 崇祯的宣德炉_大明的工业革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情,让这两位东厂和锦衣卫的高层,有点摸不清头脑。

  因为崇祯问的这件事太小了,小到就是一件芝麻绿豆的小事。

  “朱舜最近这段时间在做些什么。”

  锦衣卫千户摆了摆手,让人去找关于朱舜的谍报,朱舜只不过是一个不入流的从九品小官,差点没能找到,翻了将近半个时辰才找到。

  要知道在平时,最多几个呼吸的功夫,就能把皇帝要的谍报翻出来,锦衣卫的脸色不禁有点难看。

  自从魏忠贤倒台以后,东厂的势力几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锦衣卫趁着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乘机坐大,完全压住了东厂。

  要不是王承恩的能力极强,经过三年的努力,勉强拉起了一套班子,东厂就和荒废了没有多大区别了。

  现在出了这么一件事,不就是在说锦衣卫的能力不行,白白糟蹋了那么的人力物力。

  也不能怪锦衣卫千户,朱舜这样的小官大明王朝不知道有多少,根本不值得锦衣卫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备案。

  要不是前些天,朱舜发明了足以变革一个时代的线膛枪,锦衣卫找上一个时辰也找不到朱舜的谍报,因为根本就不会有朱舜的谍报。

  朝廷官员都恐惧被锦衣卫监视,但是能被锦衣卫监视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说明入了崇祯的法眼了。

  朱舜知道王恭厂里面肯定会有锦衣卫和东厂的人,没有半点的忧虑不说,还彻底放心了。

  只要自己不做亏心事,锦衣卫和东厂的监视对于他来说也是一种保护,这也是东林党成员现在恨透了朱舜,却不敢找青手暗地里弄死朱舜的原因。

  就是担心朱舜身边有锦衣卫和东厂的人,朱舜害的他们赔了那么多的钱,要是没有锦衣卫或者东厂的人,东林党蓄养的青手早就给朱舜一个闷棍,用麻袋装起来,沉到永定河里面了。

  崇祯面前的黄锦大案上摆放着一个宣德炉,经常会在上面写上一些名字。

  百户曹变蛟,英才黄宗羲,弃官回乡的孙传庭。

  崇祯看完这份谍报,拿起湖笔,在鹦哥眼端砚里蘸了蘸墨水。

  竟是在宣德炉表面写上了朱舜的名字。

  王承恩这位煊赫大太监,眼皮子猛的抖了一下。

  崇祯放下手里的湖笔,重重的叹了一口气:“满朝文武竟只有朱舜一个廉吏。”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