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祯四年的年终总结_大明的工业革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找了一家手艺精湛的裁缝铺,做了一身绸缎盘领衣。

  就在放假的第二天,王徵穿着那件人生中第一件绸缎盘领衣,坐着驴车衣锦还乡了。

  从大年二十五开始,朱家的那件破烂宅子,又是多了很多给朱员外磕头的贫寒老百姓。

  门口再次多了七八顶轿子,让破破烂烂的黄村多了一分贵气。

  今年的祭祖饭,多了一个人,老家远在浙江的赵斗米,没有地方去的他,就被朱舜喊到家里来吃饭了。

  经过一个月时间的相处,朱员外和朱柳氏对于这个懂事的小徒孙很喜欢,看着赵斗米整天忙前忙后的给员外朱忠仁倒酒,给朱柳氏烧锅。

  这让急等着抱孙子的二老,减轻了对于孙子的思念,徒孙虽然没有血缘上的关系,但是就情感上来说,其实和孙子没什么两样。

  师公要是去世了,他们这些徒孙也是要披麻戴孝的。

  酒过三巡,工厂主朱寿笑的极其畅快:“大哥,咱们家的老宅,明年就能翻修了。”

  “你可不知道,现在的朱氏纺纱厂一个月能赚多少钱。”

  员外朱忠仁放下酒碗看了过去,乐呵呵问道:“能赚多少钱?”

  等到二哥也看过来了,工厂主朱寿伸出了十根手指头:“一千两!整整一千两银子,这是咱做梦也不敢想的数目。”

  百户朱忠义显然也被一千两这个数目惊住了,本来还想多说两句话,又是拿着酒碗不说话了。

  员外朱忠义脸上的表情,有些僵硬:“一个月一千两,一年不就是一万多两,这也太吓人了。”

  工厂主朱寿得意的嘿笑一声,然后开始商量怎么翻修老宅,听到大哥说要用琉璃大瓦,连忙摆手说没有那么多钱。

  别看现在赚的多,用的更多,京师大学堂的月钱和粮食钱,每个月要拿走二百两银子,朱氏水泥厂现在开了两个圆窑,每个月拿走四百两银子。

  还有各种研究经费和朱家的吃穿用度,每个月只能剩下一百多两银子,一年下来也就能剩下一千多两。

  勉强可以建造一座青砖黑瓦的宅子,毕竟还要置办各种家具。

  家里的长辈在那热火朝天的商量怎么重建老宅,朱舜也在回顾今年的一些成就。

  正月十六那天,研制出了大明第一台蒸汽机。

  四月初二,建立了第一家近代机械局。

  芒种时节,焦勖发明了萃取法,成为了近代化工的开端。

  小暑时节的压力水厂,还有在年末的时候来了一个重头戏,发射了历史上第一枚火箭。

  还有就是京师大学堂正式招生了,学子达到了二十人,这可不是二十个普通人,而是二十名人才和天才。

  崇祯四年虽然忙了一些,但是朱舜在今天过的格外充实,因为就在今年完成了很多的计划。

  尤其是火箭的出现,给了朱舜一个想也想不到的意外之喜。

  回顾到最后,朱舜想到了二弟朱四海,不知道他在松江府过的怎么样了,希望他能争气一些,早点学成造船技术。

  毕竟,朱四海干的那件事,涉及到工业化的第二波红利。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