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七十章 实业家的气节_大明的工业革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搁了煤炭和钢铁的工业化。

  守孝三年不过是虚名罢了,每耽误一年,就会有很多老百姓在越来越寒冷的冬天,因为买不起柴薪而冻死。

  嘱咐孙儿徐积薪一定要对得起爷爷给他取的名字,不求闻达于诸侯,多为大明的老百姓做些实事。

  至于孙儿的名声,以及徐家的名声,徐光启只是说了一句话。

  百姓的一条人命,胜过徐家百年清誉。

  还在悲痛里的徐积薪不怎么想说话,再次给恩师郑重行了一礼,匆匆走进了煤炭实验室,拿来一堆报表翻看洗煤研究的进度。

  朱舜把信封折起来的纸角轻轻抚平,轻轻放进自己的怀里,笑着离开了煤炭实验室。

  他一直在致力于培养实业家,一群实业兴邦、实业救国的工厂主。

  却忘了一件事。

  古代祖宗们的家国情怀远远不是受到金钱和利益腐蚀的现代人,所能理解的。

  为了气节,为了国亡了华夏还有人站着死的文天祥。

  一生致力于抗击金国,却一直不得重用,病死在床榻上还不忘‘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陆游。

  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一家四十余口在国破以后殉国的孙承宗。

  徐光启当是其中一员!

  虽然徐光启没有站着死,也没有殉国。

  面对晋商、面对东林党、面对大明整个官僚乡绅阶层的朱舜,心中的信念更加坚定了。

  老子不仅要搞第一次工业革命,还要在大明搞出来第二次工业革命,给大明老百姓按上电灯。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一定能赢’的东林党和‘必输无疑’的朱舜都在等,等着秋收的到来。

  不同的是。

  东林党是在纸醉金迷的等,满身脂粉气。

  朱舜则是和弟子宋士慧站在稻秧水田里等,满身泥点。

  杂交水田里。

  天上挂着炽热的太阳。

  朱舜戴着斗笠,卷起裤脚,站在水田里望着看不到边际的稻田。

  身边站着宋士慧,完成了一件足以媲美孔圣人的功绩,却没有一点张扬,只是一口一口的抽着旱烟。

  夏风吹来。

  带来了一股子夹杂着稻秧的青草香,吹到朱舜的鼻尖,沁人心脾。

  比起任何脂粉气都要清香。

  陈圆圆、柳如是这些明末绝色站在朱舜身边,也比不上这股青草香的一成。

  朱舜回头看了一眼戴着斗笠的黑瘦弟子,拨掉斗笠,揉了揉他的脑袋笑道:“士慧,你是为师最得意的门生。”

  宋士慧突然低下了脑袋,身体微颤。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