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6章 春闱_万历新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奇怪,纷纷问怎么把本次考试的三道大题都贴了出来?以前录取是只重首卷的。

  等细看内容,发现会元的三篇文章之间存在有机联系,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论孝道时,个个懊恼的直拍大腿。有那脾气火爆的,到处找此前宣扬考题简单的,恨不能揍他一顿。

  且不论没中的举人心里暗骂皇帝出题鸡贼,天下学官主考也被皇帝这一手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哦,题还能这样出啊?!已经快把四书五经翻烂的考官们热泪盈眶——终于,可以出正题了!

  在天下第一考试大国做主考官,且考试范围很窄的情况下,出题人根本干不过精研八股“制艺”的考试达人。

  八股格式在成化时期发展成熟,而到了嘉靖初期时,这天下能出的题每题都有范文数十篇,辅导资料成千上万——考官全看过绝不可能,几乎每次考试都能被某个押中题的考生用范文偷鸡成功。

  后来考官们被逼无奈,发明了截搭题,即先在四书五经中某一段选一句,在其他与这一段完全无关的地方再选一句,两句连起来组成一道题,称截搭题,也称小题。

  虽然这两句话意思牛头不对马嘴,但可以考出来这考生的应变能力或称瞎联系的能力——且排列组合无穷无尽,立即风靡天下。

  然而,这种方式小考可以,春闱、秋闱朝廷是不准考官出这种“割裂经义”的小题的。所以在大明当座师也不容易,至少在出题阶段,要大把的掉头发。

  现在这些考官发现,若用皇帝的办法出题,这排列组合虽不能到无穷无尽,但也不少啊!虽然增加了阅卷的负担,但是前三道大题原先也要仔细看过,不过没有看首卷那般费事罢了。

  若按这法子,考题难度直线上升。三道题论证一个主题,能在第二张卷子才把论证角度用光的考生基本上算是小学霸,若第三道题上还能写出花来,上榜没问题——这阅卷工作量其实没增加多少。

  纷纷扰扰的议论,一直持续了半年多。甲戌春闱的试题变化,不光是读书人受影响,各大书坊早已聘请名师,就朝廷下一步的出题思路进行研究,并开始撰写范文——估计他们又能大赚一波。

  这天下只有极少数的绝顶聪明人,才能从中看出皇帝两年来,先出乡试题,再出会试题的用意。而皇帝在出题时,要向士林表达出来对某些大政的倾向意图,此时已经初见端倪。

  养心殿这几个翰林新嫩尽管入职了大半年,却一直没什么鸟事。在翰林院时,一天工夫能有小半天闲着读书。

  本月虽然入了侍从室,但此时侍从室的架子还没搭完,事情比翰林院的时候还少。如此一来,这几个在工作之余,不免坐在一起,如同读书时文会一般,做些诗词或议论时政。

  二甲进士张国辅乃是南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