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1章 西苑_万历新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卫,邑卫宸居等事。

  懿太妃和奇太妃两个在旁边听了,眼中都流露出希冀的光。朱翊钧瞅见了,对仁圣道:“母后过去住,还要带几个相熟的牌友,不如把两位太妃带过去罢。”

  仁圣想想也对,就说道:“那我再带几个相熟的老太妃一起过去,还可以闲话耍子。”又安排人去通知相熟的老太妃,让她们今日安排宫人把自家用惯了的东西收拾出来,免得西苑的宫室有不周到的地方。

  西苑是明代重要的皇家园林,因在北京紫禁城之西而得名,其范围四至,大致是东至西苑门,西至西安门,南至长安街一线,北至北安门一线,主体区域在宫城西墙和皇城西墙之间,因此从内宫到西苑不用出皇城。

  第二天一早,这些主子们都用人抬大辇和凤舆。直接从西华门出宫,哪消半个时辰就到了。

  众人在辇舆之上,见微波荡漾,亭台楼榭点缀于湖光山色之间,个个心怀大畅。

  西苑的湖泊原是古永定河的故道,河流迁移之后,残余的河床积水成湖。

  此处先有大辽契丹兴建析津府,北海琼岛上至今还有萧太后梳妆台传说流传。张居正曾在笔记中记录:“皇城北苑有广寒殿,瓦甓已坏,榱桷犹存,相传以为辽萧后梳妆楼。”

  从辽至元,再从元至明,这西苑之地历来都是皇家园囿。本朝成祖打算建都北京后,永乐初年便开始大规模营建北京城,西苑的建设是其中重要的部分。

  宫殿基本仍元之旧,但是新开挖了南海,永乐十二年九月“开北京下马海闸海子”。此处开挖的“下马海闸海子”便是太液池的南部,太液池的水面自此向南拓展到长安街一线,形成了后世所称的北、中、南三海格局。

  成祖在新开拓的太液池南部水面堆砌人工小岛一座名曰“南台”,即后世的瀛台,另外将挖出的泥土堆在宫城的北边建成镇山一座名曰“万岁山”,即现在的景山。

  成祖以降,历代皇帝都对西苑进行修造,但下功夫最大,耗国力最多的,还是万历的爷爷嘉靖帝。因发生了壬寅宫变,他觉得宫内闹鬼,在西苑居住了大概三十年。

  《万历野获篇》中详细记载其修建西苑的过程:西苑宫殿自十年辛卯渐兴,以至壬戌凡三十馀年,其间创造不辍,名号已不胜书其间可纪者.重建惠熙、承华等殿,宝月等亭建金箓大典于元都殿.重建万法宝殿,名其中曰寿憩,左曰福舍,右曰禄舍,则工程甚大,各臣俱沾赏.紫极殿之寿清宫成,在事者俱受赏,则上已不豫矣

  这一大段其实就一个意思,嘉靖帝修建西苑宫室一直修到自己驾崩,这工程几乎没停,一口气修了三十多年。

  穆宗登基后,国库彻底空荡荡,无奈崇尚节俭,西苑宫室不少朽坏。

  去年因李太后答应朱翊钧要到西苑游玩,让司礼监查勘准备。结果司礼监回报宫殿不收拾不能住人,当时李太后做主,拿出内帑十五万两银子,修了半年多。

  此时朱翊钧和潞王男孩两个,女子一群,都下了辇、舆、轿,在一帮太监簇拥之下,在西苑观景游览,看那湖光山色。

  朱翊钧自后世来,对中海、南海只看见过一鳞半爪的照片,心内一直好奇。

  此时以主人的身份游览后世的政治中心,内心的快乐不停加一,繁琐政事给他带来的压力放下不少——此时他才惊觉,一年多来,他催促自己有些太紧了。

  跟着两宫太后安步当车,来到南台附近。朱翊钧看着湖中心的小岛,不禁想起“戊戌变法”的光绪帝,就是在此度过了短暂人生最后的时光。

  此际,朱翊钧扪心自问,这大明和戊戌变法前的大清一样,都是千疮百孔,而自己后世来的一个小小处长,真的能够神州再造,实现光绪帝的夙愿吗?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