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九十一章 一百万人的大工地_刘协:我真的只想禅让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候数据能好看一点么,跟GDP注水是一个道理。

  也就是说,东汉时的一石粮食,大约也就是五十多斤现代斤,到不了标准的六十斤。

  按照五十斤换算的话,每一斤粟米的价格差不多要八钱,也就是说每天每个工人的工资只能买两斤半的粟米。

  如果按后世的粮食价格进行换算的话,何着每人每天的工资还不到十块钱?

  剥削得已经相当厉害了啊!

  比如刘协恰巧就因为熟读王莽传的原因,知道成帝年间在发徭役修黄河的时候每人每月结算了两千钱,工资是现在的好几倍了,而且一个基础的概念他还是知道的,那就是东汉整体上通货膨胀是比西汉严重得多得多的,物价普遍长了两三倍甚至更多,人家宣帝时一石粟米的价格只有三十钱。

  这让刘协颇有一些不满,不过他也知道自己不了解情况不能瞎说话,打算回头再去问问刘晔,这中间是不是有层层盘剥的情况,如果没有,那就问问尚书台,朝廷有没有余力再给他们涨点。

  (这是以粮食价格作为基础的换算,如果以房价换算的话,汉代房价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每间房间的价值大概在三千钱到七万钱之间,也就是说这些人不吃不喝干十年的话,差不多就能在东汉地段最贵的地方买一间房了,貌似比现代还高不少)

  很快,话题就从工地的情况聊到了民生疾苦的情况,比如刘协就十分关心盐铁专营之后,老百姓的盐用涨了多少。

  结果万万没有想到,这些百姓居然告诉他盐铁专营之后,至少司隶地区的盐价不但没有涨,反而大幅度的下跌了八成以上,给刘协都造懵了。

  不对啊,尚书台那边明明已经收到钱了啊,收到了好多好多的钱呢,这钱是从哪来的?

  事实上这纯粹是他的旧有印象在坑他,毕竟一说盐铁专营就是掠夺民财,与民争利之类的,现代人普遍都认为所谓盐税就是施加在老百姓头上的人头税。

  所谓的盐铁专营,包括他所搞的这个合营,他一直都以为是利国而不利民的。

  但其实真相与此是恰恰相反的,在武帝年间,加价出售,为朝廷驱逐匈奴立下莫大功劳的食盐,其售价大约只有粮食价格的两到三倍,而听从儒生们的意见,不再与民争利,盐的价格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之后,很快就涨到了粮价的五倍以上,到了东汉,这盐价就彻底起飞了,普通老百姓基本已经告别食盐了,结果就导致了民众愈来愈穷,国家越来越弱,豪强越来越牛。

  这充分的证明了,国家行为敛财好歹还能要点脸,多少也会兼顾民生,资本家为了赚钱那真是一点碧莲也不要的。

  就这么聊啊,聊啊,刘协越聊就越觉得自己受益匪浅,很快,太阳就高高的升了起来。

  李典提醒道:“陛下,该用膳了。”

  “到饭点了?那就在这吃吧,他们吃什么朕就吃什么。”

  “是。”

  李典也不诧异,毕竟这李典也跟着刘协南征北战御驾亲征好几次了,天子向来如此,出征的时候都是和将士们朝臣一样的食物的。

  所谓仁德之主,可能也只有这么点优秀品质是不需要脑补的了。

  当然,李典也知道出征的时候天子经常性的晚上嘴馋,让庖厨给他开小灶准备夜宵就是了。

  不过众工人闻言齐齐一愣,却是没想到天子居然会跟他们同食一锅之物。

  而等到煮粥的锅端过来之后,刘协更是先用筷子插了进去,见众人一脸懵逼,解释道:“我就是看看这筷子会不会浮起来,还好,这要是浮起来我就要杀人了,来来来,吃饭吧,回头立个规矩,以后开饭,自刘晔以下所有官吏必须都跟工人们一块吃。”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