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89章 旗民生计_大清弊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全文字无广告第389章旗民生计

  胤祯前后一想,已是了然于胸,康熙虽然口口声声是整顿旗务,可实际上,策划八旗生计才是他的主要目的。不过,这八旗的生计岂是那么容易解决的,不从体制上进行革新,根本就无法解决八旗生计。但八旗体制又涉及到大清的统治根本,康熙又岂容他革新?即便允许,这革新的幅度,又能有多大?

  旗民虽然由国家恩养,当并不是所有的旗民生下来就有钱粮可得,除了世袭的宗室勋贵,普通的旗民只有披甲当差,才能得到相应的优惠待遇,但是八旗兵员是有定额的,而八旗人口却是不断增长,这就造成一个严重问题,往往一家五口甚至是七、八口,都只有一人能披甲领饷,其他的则都成了闲散余丁。

  虽然八旗兵的饷银较之绿营要丰厚得多,如京师八旗前锋、亲军、护军,月给饷银四两,骁骑三两,皆每岁支米二十四石。步军月饷一两五钱,岁支米十二石。外地略少,但多发给家属囗粮(称“丁粮”)和马草料(称“马乾”),具体数量视士兵品级而定。

  但以一人之钱粮养多口之家尚且不算,八旗兵所得月饷,还要置备器械、什物、棚仗、马匹,这些东西都是旗丁必须自备的,另外,饷银按例还要被层层刻扣,因此,方有八旗兵‘有饷而穷’的说法。

  当然,除了披甲领饷,八旗人丁依照旧制,还可计丁授田,顺治朝时,朝廷拨给每丁田地三十亩,不过自康熙八年,彻底的废除了圈地之后,旗地就断了来源,而八旗人丁这些年又增长迅速,计丁授田,实际上已经无法执行下去。

  而朝廷为了牢牢掌控八旗军队,对旗民的管理却是很严,旗民除了习武之外,不允许从事其他任何行业,如此一来,普通旗民一家数口,仅能指靠一人之粮饷生活,京师物价本就不低,一旦遇上天灾**,物价腾贵,度日自然艰难。

  嵩祝、王掞二人,包括康熙,说旗人崇尚奢华,妄费滥用,竟尚服饰,饮酒赌博,以至生计日艰,渐于穷困,这仅仅只是看到表面现象,实际上,旗民生计日艰的根子,还是旗人长期不劳而获,养成了好逸恶劳的恶习,习惯了坐享钱粮,因为他们清楚,朝廷无论如何是不会看着他们饿死的。

  要想从根子上解决旗民的生计,就必须打破旗民的铁饭碗,可是康熙能同意吗?这可是直接关系到大清的八旗兵备制度——大清的根本。

  见胤祯长时间默然不语,康熙不由颇觉诧异,从来未见老十四如此长时间沉默的,他是觉的这差事棘手?还是对这差事有怨言?略微沉吟,他才缓缓说道:“整顿旗务、策划八旗生计,非是一日之功,须得从长计议,你也无须着急。”

  闻言,胤祯不敢再沉默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