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02章 借魄_终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素笔落诗成,先来一首,如何?”

  之前白朴因其父亲之事被捕到燕京,被金莲川幕府诸汉臣们保下性命,如今燕京既复,他便在翰林院混一个清闲的文职。

  当时忽必烈让白朴作词,他只作了首表达不愿仕元之词。

  但在今日,他却是含笑应了。

  “恭敬不如从命,且由学生来抛砖引玉。”白朴捻着长须,环顾周遭,道:“那便为南征赋词一首。”

  “好。”

  “笳鼓秋风,旌旗落日,使君威震雄边。羡指麾貔虎,斗印腰悬。尽道多多益办,仗玉节、亳邑新迁。江淮地、三军耀武,万灶屯田……”

  白朴吟到后来,转身,看向官道上一个个身披盔甲的武将,吐出了最后一句。

  “明年看,平吴事了,图像凌烟。”

  这词不算惊艳,却是个好彩头,指出大军一两年内便能平定江南。以白朴平时之为人,可说是非常给面子了。

  不过他与张家有关系走得近,其中有几句话便隐约像是给张家写的,算是他的性情如此。

  等众人评说了几句,白朴团团行了一礼,又退回队伍里,不愿出风头。

  其后旁人纷纷上前写了诗词。

  如今北方文脉凋零,连他们这些士人作的诗词也只能算是不错,少有名篇佳作。

  直到刘秉恕身后有个年轻人出列,有些傲然地微昂着头,吟了一首诗。

  “卧榻而今又属谁?江南回首见旌旗。路人遥指降王道,好似周家七岁儿。”

  “咦。”

  众人不由纷纷看向刘秉恕,笑问道:“这是刘公带来的人?好锐气的诗。”

  “这是真定砚公的学生,刘因刘梦吉……”

  李瑕如今常读书,倒也听得懂这诗中典故,这个真定来的年轻官员嘲讽的是宋太祖赵匡胤。

  那“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便是赵匡胤灭南唐时的名言;至于“周家七岁儿”指的则是赵匡胤陈桥兵变时、年仅七岁便被夺了皇位的周恭帝柴宗训。

  短短一首诗,把对赵宋的讥意表达得淋漓尽致,确是才气逼人。

  只是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了。

  比如陆秀夫便一直站在百官之中,听了这诗心里便微微摇头。

  待这些年轻官员们都写过诗,则是几位重臣出列。

  郝经写了首长诗,依旧是那娓娓道来的风格。

  “白叟休垂泣,苍生获再苏。只知期用夏,更拟论平吴。旭日冰天透,仁君雪国无。终能到周汉,亦足致唐虞……”

  这是到现在为止陆秀夫最喜欢的一首,不像白朴那么敷衍,不像刘因那么凌厉。

  可惜这诗还是太晦涩了,没能让更多人感受到如今北方平定、马上要吞并江南的格局。

  而此时还敢跟在郝经后面写诗词的,已只有刘秉忠了。

  看到众人的目光向刘秉忠看去,却见这位老臣笑了笑,出列向李瑕行了一礼,捻着长须,开口缓缓吟诵。

  “望乾坤浩荡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