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五十九章 《言兵事疏》_汉威天下之刘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着皇帝刘襄颁布了让各级官吏向朝廷举荐人才的诏令,不少自持有才的青年才俊纷纷向地方官员毛遂自荐。

  汉初实行无为而治,对各级官员的要求并不高,只要品行淳厚就可以,个人能力反而是其次了。

  朝廷任用的官员都是言语上不善辞令的忠厚老实之人,对于只追逐功名利禄者一概不用;对下属以及百姓宽厚仁德,不苛责过错;在国事上省事节用,对待犯人量刑宽厚。

  此时还没有发生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诸子百家仍然比较活跃,加之汉廷的无为而治,各种学派并没有彻底走向衰落,各家仍有人才。

  皇帝对于选拔人才的标准也做了一个规范,常科与特科两大类。常科有:孝道、廉洁、农业、文采;特科有:治国良策、直言极谏、明经、明法。

  对于常科要求的人才,县乡三老最有发言权,三老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汉置“三老”在高祖二年,刘邦入关中后为拉拢人心,设置县、乡两级三老。

  地方上,尤其是乡里,官府的影响力终究还是比不上德高望重的长者。

  颖川郡

  此郡自设立以来,一直是人口大郡,经济发展在大汉各郡中名列前茅,而且人家不光经济发展好,文化底蕴也很深厚。

  相传黄帝就生于颖川郡,夏禹建都于颍川郡,这块宝地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汉初三杰留侯张良也是颖川郡人士。

  “晁兄,好消息!好消息!”一名文人打扮的年轻后生推开门兴冲冲地喊道。

  “李兄,怎么了?有什么大事吗?”晁错放在手中的竹简笑着问道。

  “刚刚我听陈老说,皇帝陛下颁布诏书,要招揽为国效力的人才,命令各郡县长官都要给朝廷推荐人才,你不是一直想要有一番作为吗?这下机会不是来了吗?”李兄喘着气说道。

  颍川郡为战国时期韩国故地,自法家申不害在韩国变法后,韩国百姓都热衷于法家学说,高仕官,好文法,其地士人对政治有浓厚兴趣。

  “哈哈!李兄说笑了,我朝素来不喜欢文人,尤其是不喜欢法家之人,你觉得那些朝中权贵眼中容得下我吗?”晁错讥笑道,言语中对汉廷无为而治的政治充满了怨言。

  汉承秦制不假,可也借鉴秦朝教训的教训。秦朝不给宗室子弟封王、那我汉朝就封一堆诸侯王;秦朝用法家作为统治思想,那我汉朝就弃而不用。

  因为这个原因,法家子弟自然不讨人爱,官员们都把法家看作洪水猛兽。

  “晁兄,你可知道现在朝中谁是右丞相?”李兄笑着说道。

  “何人?”晁错好奇道。

  “北平侯张苍!”李兄一字一句的说道。

  “张苍!”晁错惊讶道。

  “哈哈!晁兄你每天不过问政事,埋头苦读,此事已经天下人尽皆知了。”李兄笑着说道。

  “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