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推波助澜_摆摊从麻辣烫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连一条朋友圈都能让他们怀疑自己,编辑三两遍。趁自己这条刚发出去,还没多少人看见,童斌赶紧删掉,打算好好琢磨一番再发。

  “感谢风院,感谢学生会,为我们举办了这样一届多姿多彩的美食节。”

  “是不是太俗了,像个马屁精?”

  “最好是俏皮一点的,从侧面描述我吃了什么。”

  “然后配上一个有趣的故事。”

  他歪着脑袋,回想着看过的公众号爆款文章:《如何发一条有趣的朋友圈》。

  “在小林麻辣烫偶遇张国福麻辣烫的史老板。”

  “诶,这个点子不错。”

  童斌对着朋友圈纠结了老半天,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按了又删,删了又按,终于敲定自己的这条朋友圈:“在风州第一好吃的小林麻辣烫偶遇风州生意第一好的张国福麻辣烫史老板。”

  “嗯,这么一看,似乎还有点期待感呢!一个是最好吃,一个是生意最好,到底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真是令人期待啊!”

  “不能忘了at小美。”

  研究了五六分钟,终于把这条朋友圈给搞定,他赶紧放下手机,用筷子把麻辣烫搅了搅,他知道最后的这一勺浇头是整碗汤的精华,不搅匀味道差远了。

  “呲溜。”

  “土豆粉才是一碗麻辣烫的灵魂啊!”

  嘬了一口吸满汤汁,滑不溜秋的土豆粉,麻辣鲜香的味道通过味蕾传递给大脑,让人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童斌以前不怎么吃麻辣烫,最多吃碗酸辣粉,还是只吃粉不吃配料,不喜欢大杂烩的感觉。自从吃到小林麻辣烫后,立刻被这种香醇浓郁的风味给吸引住了。

  本地汤面通常只有面和青菜,要么加份肉,配料很单一,同样价格的小面、酸辣粉等中西部地区的面食,佐料一大堆,什么花生、肉末、豆芽、香菜、酸豆角……密密麻麻,对不喜欢吃的人来说,挑拣配料就得老半天,比较麻烦。

  各地饮食习惯不同,只是源于地理天气等原因导致的农业类型不同,并无高下之分。总的来说,酸酸麻麻辣辣更符合现在年轻人的口味,适应之后,隔三差五就想着辣到爽,无辣不欢,川渝两地的火锅开遍全国各地便是明证。

  “叮叮叮叮~”

  他正“呲溜呲溜”吸到爽的时候,微信语音通话响了起来,看到是室友的来电,来不及咽下这口土豆粉,便用左手划开接听,边咀嚼边含糊不清的说道:“有何指示啊,李书记。”

  “童总,在美食节上吃饭呢?”

  “对啊,你吃了没?”

  “没呢,看到你朋友圈说有家麻辣烫是风州第一好吃,比张国福还好吃,连张国福的老板都来请教学习了,是哪家摊啊?”

  “噢!是校内区C22,小林麻辣烫。”

  “好的,我女朋友特别喜欢吃麻辣烫,带她去吃吃看。”

  “行,那挂了啊。”

  “叮叮叮……”

  刚放下手机不到三秒钟,微信语音通话又响了起来,童斌以为是室友李书记还有什么问题没问完呢,低头一看,发现是班里一个相熟的女生。

  “童总,你朋友圈里说的是哪家麻辣烫呀?”

  风州地区工商业发达,民营经济占比在99%以上,可以说家家户户都有亲戚是当老板的,民间称呼陌生人不是老总就是老板,这股风气也带到了校园里来。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