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八十三章 塑造民族精神的重要一役_吃货唐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唐朝经过了这些年的发展,实力强大,尤其是经过了李佑在西域、波斯等地区的拓土开疆,已经在君臣乃至百姓的心目中,建立起了一种强大的心理优势。

  这种藐视一切敌人,奋发向上的精神来之不易,必须不断地强化,才能够真正地融入民族的性格,使之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隋炀帝东征高句丽的失败,再加上李世民第一次东征的失败,已经对唐朝人的心理产生了微妙的影响。不仅仅是百姓,就连朝中的重臣们,也对高句丽产生了恐惧心理。

  这种恐惧心理,表面上说起来没有什么,比如房玄龄、长孙无忌包括阴弘治在内的人,让他们拿唐朝和高句丽进行比较,他们也认为唐朝比高句丽强大。

  可是,他们的内心深处,却对征讨高句丽都不看好,这就是他们不肯承认,却隐隐约约的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而这种想法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行为,只要是一提起东征高句丽,他们第一感觉就是要表示反对。如果问他们,是不是怕高句丽,大家都不会承认,只会承认自己有些担忧。

  可是,担忧本身就是怕。

  这绝不是一种好现象,这说明在唐朝的大臣和百姓心目中,仍然没有树立起认为唐朝无比强大,进而藐视天下的那种精神面貌。

  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将来在征讨吐蕃或者其他强大的外敌的时候,一旦遇到困难,立场就会产生动摇。

  大家既然能够像对高句丽这样一个敌人产生妥协,那么对其他的敌人进行妥协,也会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

  慢慢的,这种妥协的思想,会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整个民族的心态就会形成消极懈怠,甚至畏敌避战的思维模式。

  华夏的历史已经多次证明了这一点。

  目前唐朝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在这个塑造民族性格的关键时刻,唐朝可以失败,但是不能因为惧怕失败而对敌人进行妥协。

  唐朝人必须要有不畏艰难,不怕流血牺牲,战胜一切敌人的坚强决心。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用不断的胜利去强化这种必胜的信心。

  李世民御驾亲征,失败了一次不要紧,以唐朝强大的国力,完全可以支持他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甚至很多次御驾亲征,直到彻底消灭高句丽为止。

  试想一下,有灭掉高句丽这个例子摆在这里,任何的敌人都会对唐朝望而生畏。因为他们清楚,一旦得罪了唐朝,就会面对无穷尽的打击,直到灭亡为止,不死不休。

  这就是大唐所需要的精神——有敢犯大唐者,虽远必诛!

  因此,李佑坚决支持李世民再次御驾亲征,一定要彻底消灭高句丽。

  只要李世民再次御驾亲征灭掉高句丽,整个唐朝的精神面貌,将会提升到一个相当的高度。唐朝的君臣军民,将不会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