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1章 为何削藩_大明皇太孙朱由检方从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请回来的。”

  “那臣请问陛下,各地藩王连同他们的儿女妻妾,人数多达一二十万,陛下要把他们都弄进京么,藩王进京后如何处置?每日又该消耗多少粮食?”

  “这些朕都已经想好了,朕已经让京营在京郊再设一营地,暂时安置各地藩王,至于他们吃穿用度,由内帑支出,无须户部操心。”

  大明养了这帮人两百多年了,不介意再养一段时间。

  让藩王在境外住营地?

  百官议论纷纷,左光斗继续追问:“臣请问,陛下是真要削藩么?”

  “有何不可么?”

  “臣以为不妥,藩王都是太祖血脉,若削藩将其等贬为庶人,上无法迎合祖宗心意,中则让陛下无颜面见宗族亲戚,下无法安定民生。

  臣还有一言,但只有陛下先赎臣无罪,臣才敢言。”

  “你是想说,朕的那些叔叔伯伯,还有他们的儿子孙子当皇亲当久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无法自立更生吧。”

  “陛下圣明。”

  这还真是个问题,朱由检沉吟半响:“各位爱卿有何高见啊?”

  群臣你看我我看你,大眼瞪着小眼,谁也不说话,见没人说话在,朱由检只能点人了:“杨涟。”

  时任兵科右给事中的杨涟走到殿中,朱由检闭上眼睛,把手揣进袖子里:“沉吟不语,必有高论,赐教寡人一二。”

  杨涟:“……”

  杨涟沉默片刻:“陛下,臣以为可以教藩王妻女学习针织女红,调香奏乐,用以立身,男子么…臣尚没想到办法。”

  “是没想到还是不想说啊?”

  “回陛下,臣是真没办法,没收家财后,藩王子弟没有本钱经商,过惯了锦衣玉食的人,也不愿意种田为生,更不愿进入工坊,至于读书…藩王子弟中虽有不少饱学之士,但毕竟只是少数。”

  在这件事上,杨涟也不好把话说的太明,但朱由检已经听出他的意思了。

  大明的士农工商,这些藩王子弟哪个都干不了,农工商三样,要么太累要么没本钱。

  至于士么,让藩王中的优秀人才读书做官,朱由检怎么放心的下?

  杨涟不行,朱由检继续点人。

  齐党魁首亓诗教,楚党魁首官应震、浙党魁首姚宗文先后被他点了出来,也都没什么好办法。

  这事只好先压下,等藩王们到了再想不迟。

  “各位爱卿还有一件事朕得跟你们说了,藩王进京后,他们留下的万亩田地,得有所安置,朕意让各省发布公文,让想要土地的百姓到官府登记报道。

  一旦登记的百姓,视为放弃其全家原有土地田产,百姓登记之后,由官府发给土地、农具,谷种。

  由各府县乡镇,推举有德行的地主充任领袖,由他们带领当地百姓耕种,受朝廷监管,每块土地明年该种些什么由朝廷决定。

  推举出来的地主只有监管并带领百姓耕种的权利,除非经县里查勘,确定某块田地荒芜,官府才能收回某块土地,百姓们联合起来,由户部组建农政司监管,各位大人意下如何?”

  把藩王土地分给百姓,这是好事,但百官对朱由检让地主领导百姓的做法不太赞同,朱由检一一为他们详解。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