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4章 权力巅峰_大明皇太孙朱由检方从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康熙元年(1662年)十一月,又以擒杀桂王功,晋爵亲王,兼辖贵州。[16-17]其子吴应熊也选尚公主,号称“和硕额驸”,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吴三桂开藩设府,坐镇云南,权力和声势都达到顶点的时候,他与清朝中央政府的矛盾却开始激化起来。在云贵,他想做清朝的沐英“世镇云南”的平西王。对于吴三桂的这些想法,清朝洞若观火。因而在吴三桂杀死永历帝后,便着手裁抑吴三桂的权势。

  康熙二年(1663年),清廷即以云贵军事行动已经停止为理由,收缴了他的平西大将军印信,接着,又“截其用人题补之权,迁除悉归部选”。康熙六年(1667年),又乘其疏辞总管云贵两省事务之机,下令两省督抚听命于中央。同时,还剥夺了他的司法特权,“平西藩下逃人,俱归有司审理,章京不得干预”。吴三桂则以“构衅苗蛮,借事用兵”,扩军索饷相报复。吴三桂和清政府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了。

  起兵叛乱

  康熙十二年(1673年)春,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疏请归老辽东,康熙皇帝遂乘势作出了令其移藩的决定。而后,又对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的撤藩要求也依例照准。在形势的逼迫下,吴三桂也假惺惺地上书朝廷,请求撤藩,实则希冀朝廷慰留他。对于吴三桂的真实意图,康熙皇帝非常清楚。他认为,吴三桂和朝廷对立已久,“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及今先发,犹可制也”。于是力排众议,毅然决定允其撤藩,还派专使至滇,雷厉风行地经理撤藩事宜。十一月,吴三桂诛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起兵造反。[16]

  由于吴三桂专制滇中十四年,在反叛之初,叛军乘锐连下贵州全省、湖南的衡州。福建靖南王、广东平南王二藩和吴三桂在各地的党羽如四川之郑蛟麟、谭弘、吴之茂,广西之罗森、孙延龄,陕西之王辅臣,河北之蔡禄等也先后揭起叛旗,纷纷响应。一时之间,形势对吴三桂非常有利。

  衡州称帝

  三藩之乱形势

  三藩之乱形势[18]

  康熙十三年(1674年),吴三桂自称“周王”元年。其将吴应麒陷岳州,岳州之战爆发。[19]康熙十五年(1676年),是双方军事形势发生重要转折的一年。同年二月,岳乐占领萍乡,围攻长沙,六月,王辅臣投降,十月耿精忠反正。康熙十六年(1677年)五月,尚之信归诚。一年之中,形势急转直下,吴三桂“欲由秦、蜀入犯”的战略失败,在图海严防紧守面前,吴三桂无隙可乘。为了救援长沙,吴三桂从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至十一月往返于松滋、长沙之间,最后驻扎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