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章 流离不平。凭饭留人。_[三国]穿越后我开启了病弱主公路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象已经印下,士人百姓都觉这是个好人,心里也更偏他。

  最重要的是,曹『操』家在陈留,他在兖州本身就有相当的影响力,以做过顿丘县令,首倡义兵的地点是在陈留己吾,陈留太守张邈是曹『操』的故旧,济北相鲍信是曹『操』的铁杆支持者。

  在拥有这么多优势的情况下,他当不了兖州牧是怪事。

  不过,他自己争取来的兖州牧,和在旁人帮助下来的兖州牧,当起来应该会有所不。

  原焕从书案下的暗格里拿出一份竹简,示意曹『操』把竹简上的内容看完,他这些天将屯田相关的政策整理了一下,如果这人愿意,接下来恢复兖州生产会快上许多。

  他记清楚,东汉末年不光有战『乱』,而是天灾人祸接连不断,战『乱』、旱灾、蝗灾、水灾、瘟疫……各种灾难接连而至,短短百年的时间,汉人口锐减。

  东汉鼎盛时期人口足有六千万,到三国鼎立时,魏蜀吴三方加起来,户籍人口也还不到七百万。

  其中固然有战『乱』是百姓四处逃难、躲避兵役战『乱』隐姓埋名的缘故,但是即便如此,也能看出这段历史下的惨烈状况,战争连年不断,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粮食短缺,白骨盈野,不见人烟。

  史上各个朝代都有出现过屯田法,曹魏的屯田对恢复当时的生产很有用,但是弊端也很明显,屯田的土地是主和荒芜的土地,劳动力、耕牛、农具是镇压黄巾起义中掳获的,甚至有一部分劳动力号称为招募,但是其实是被迫而来的。

  民屯和军屯两种,民屯使用官牛者,收成官六民四,使用私牛者,官府和百姓对半分,屯田农民不随便离开屯田,军屯以士兵屯田,一边戍守,一边屯田。

  短时间内如此做的确效果极好,既能安置流民,又能开垦荒地,恢复生产,但是对屯田的士兵和百姓都没有保障,百姓在活不下去的时候愿意屯田,一旦天下太平,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士兵和百姓都容易出现题。

  史上军屯最典型的除了曹魏,还有明朝洪武年间,军队依靠卫所屯田,不光恢复了北方的生产,还借屯田之利将势力范围进一步深入到辽东河西以及云贵一带。

  军士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各地情况不,又有二八、四六、一九、中半等例,不仅能解决军需,发完饷银后甚至还有盈余。

  这让朱元璋自豪比,说出“吾京师养兵百万,要令不费百姓一粒米”的“豪言”的政策样没能持续多久,战争一结束,样也走上了下坡路。

  所谓『乱』世用重典,沉疴下猛『药』,屯田只能在『乱』之世,作为一种不已而为之的应急之策来推行,等到天下太平,百姓自然也想恢复传统的耕种模式,屯田的高租税以及军事管理就不适合了。

  现在这情况,正适合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