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0章 大有收获_奄遗在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次大明公报引起的非议不小,你可知道?”严嵩问道。

  “略有耳闻,因这是报纸的第一版,按照惯例,写了个创刊词,未曾想到惹祸!确有考虑不周!”

  “有功有过吧!”严嵩倒并没有全盘否定,而是先扬后抑。“你们所说的经世济用的思想倒是对的,但也没有必要把别人贬的一无是处嘛!如果你们贬损别人来抬高自己,岂不是和你被贬损的人有什么区别呢?以后少写这样的东西!”

  “皇上生命,宽宏大量,虽然很不悦,但也没有计较,日后要有什么想法,递交给我即可,我会给皇上审阅的,不必在报上鼓弄唇舌!”

  “大人所言甚是!”余闽鸿拿了一份《大明公报》,向严嵩解释道:“这报纸并不谈论政事,初期只有六个版块,小说,金融,教育,手工,宠物,驿站,若是以后有增加,也不会增加政事版块,这一点,敬请大人放心!”

  “日后的创刊词那一块,都是小说,第二版就要刊载小说,并不载政论!”

  严嵩点了点头,表示认可这样的做法!

  余闽鸿将严嵩等人引入待客间,安排落座,差人泡了一壶上好的庐山云雾茶,这是余闽鸿特意买来的,是严嵩家乡的茶叶。

  余闽鸿分好了茶,严嵩品了一口,说道:“香凛持久、醇厚味甘,想必余先生也是懂茶之人!”

  “并不懂茶,还望大人赐教,我只是附庸风雅而已!”

  “过谦了!”

  “听闻你们还自己印制了科举考试培训的教材,可否拿来让我看一看!”

  “早已经准备好了!”余闽鸿转身就递了一份教材给严嵩。

  严嵩仔细地翻阅着,这倒不是什么《论语》、《孟子》、《诗经》、《礼记》、《左传》,科举考试题目基本上都出自于这几本书,但余闽鸿编的教材却不是这些书本的摘抄,而是以历代考生前三甲的文章,这些文章都做了注释,包括引经据典的出处,以及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分析了其写作技巧!

  编纂的甚为详细,就像谱好了曲子,自己朝里面填词即可,只要文字水平不是太差,做出来的文章也能算是中等。即使是天赋极高之人,随意发挥,未必能被选上,要是套上这种模板一用,才华似放而未放,锋芒似露而未露,脱颖而出又收放自如,这样的文章极易被选中。

  严嵩的父亲严淮是科举的忠实爱好者,曾多次参加考试,但结果却始终未能如愿,后来干脆改行当了教书先生,并把希望寄托给自己的儿子严嵩。

  他的父亲后来改变了策略,不再让儿子读什么孔孟之道,而是走上了应试教育的道路,让儿子反复琢磨以前科举考中的人文章。

  虽然严嵩也不是有学习天赋之人,但是在父亲的教导下,连考了三次,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直到第三次,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