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章 撤军议和_将军好凶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仅治七州的京襄,在中路对峙最激烈时,一度

  动员三十万兵马填入汝蔡等地,在这种情况下犹能暗中至少打造了三十艘铁甲战船,一旦叫京襄彻底把持南朝朝政,将能造多少铁甲战船?

  在这情况下,平燕宗王府即便强攻下寿春,又有多大的可能性,在淮河以南长期站住脚,不是最终被迫撤回到淮河以北去?

  平燕宗王府诸将能走到今天,皆是战功彪炳的悍将、宿将,绝非目中无人、一厢情愿的蠢货。

  何况第一次淮南会战,他们也都亲自领教过南朝兵马的强韧。

  坐下来认真分析此次南下,前期之所以能势如破竹,重创南朝水师,攻陷重镇合肥,无非南朝绍隆帝排挤地南朝先主旧臣,所启用的杨茂彦、汪伯潜之流,实与南朝天宣帝所用的那般臣子是一路货色,昏招迭出,令他们抓住机会。

  而平燕王屠哥之所以决意集结水师突袭长江,也正是基于这点。

  可惜的是,他们给南朝造成的动荡,并没有维持多久,就因为徐怀孤身往援建邺,而迅速扭转过去。

  之后除了秦淮河大营遭受突袭以及枫沙湖水军惨败外,他们损失并不大,主动放弃大矾山,从庐江等城撤围而走,看似为了避免战线拖太长的弊端,但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南朝经过一定时间休整之后的实力还是不容他们小觑。

  这也意味着他们必须考虑,人口、军事潜力皆不弱,民众也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孱弱不堪的南朝,落

  在绍隆帝及其爪牙手里,还是落在京襄(楚山)众人的控制之下,哪个对赤扈更为有利。

  而此时撤军议和,他们也绝非是要放弃鲸吞天下之志,而是用一种更为巧妙的谋略达到这点。

  赤扈铁骑崛起至今,什么时候一味蛮干硬干,打仗不讲谋略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将领直抒己见,最初激烈反对的将领也都沉默下来。

  这场军议从日上梢头一直持续到午后,众人饥肠辘辘才暂歇。

  用过午宴之后,镇南王又不惜自曝其短,在大帐之中着岳海楼、仲长卿、曹成等将,逐一细述这些年在京襄(楚山)手里吃过的败仗,请平燕宗王府诸将推演、评判这些败仗里,有多少是镇南宗王府诸将无能或怯畏所致。

  说这些其实很难堪,但岳海楼、仲长卿都是硬着头皮去说;曹成却是年轻,脸上多少有些挂不住,特别是曹家那么多子弟,包括他的父亲曹师利都丧命在京襄(楚山)众人手里,说到最后,他都言辞激烈反对议和,要与京襄军一决雌雄。

  军议持续到深夜才暂告一段落。

  不过,平燕宗王府诸将很显然并没有都被说服,甚至有很多将领主张将现在就将兵马集结到南淝水河以南,与北进南朝兵马真正打上一场——那里地势开阔,赤扈铁骑可以发挥七八成的实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