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44章_世子风流李震李星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能减少激发这种生存本能。

  这是科学的答案,科学永远是量化的,追求客观本源,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而不会像星座学那样,告诉你一些模棱两可的结论。

  德公和何昭的辩论看似有道理,但显然没有科学精神。

  李星河心中忍不住感慨,想要普及科学精神,是任重道远的事,除非有一天天下人都接受荀子的理论,先在他们心中树立起“天命有常,人可制天命而用之”的理念,。

  一切都要循序渐进.....

  就先从让书院的学生教孩子们《荀子》开始吧。

  王府自己的书院通过改装咏月阁而成,可以说十分高大上。

  教书先生也照着李星河要求,请了年纪不是很大的秀才,目前王府里的孩子,固封的孙子固祈,孙女固燕;季春生家的儿子季夏明,女儿季夏鲤,季夏玉;赵四家的小儿子赵普,严昆的孙儿严立等,都在学院中就读。

  起初固封等人都是反对家中孙女或女儿去读书的,但李星河告诉他们,小小孩子,不读书能干嘛?在王府里又不缺那点钱,随后强硬要求下,只要不满十二岁的孩子,都被送去书院了。

  而且不只是王府的孩子,堂哥李誉听说后,把自己的儿子李思也送到书院读书,另外一边康亲王听说此事,硬是把自己的三十五儿子和三十六女儿送到书院,她们是双胞胎,几年才七岁,哥哥叫李奇,妹妹叫李双。

  李星河掐指一算,卧槽,这老头真是为老不尊啊......

  请来的先生主要是教孩子们识字,至于《荀子》,等孩子们基础打得差不多了,他准备亲自去教。

  正当李星河在书院和枢密院两头忙活的时候,四月最后一天早上,身穿红袍,背后插着旗子的流星快马纵马过街,匆匆穿过开元城,带来一个惊天的好消息!

  这天本来不上朝的,但今天的大好消息还是很快在开元城中传开,李星河在枢密院衙门是最先知道的几个人之一。

  当时太阳初升,他没到衙门多久,正看右路军回报的信件,心里按照时间推测,应该是十几天前的了。

  魏朝仁说据他推测,易州城中粮草还能支撑半个月左右,他们还找来会说契丹话的人,天天在城下喊话,只要开城投降,保证城里人的安全。

  魏朝仁在信里说最迟一个个月,他就能拿下易州城。

  李星河哪会不明白魏朝仁的老道,官场上,谁都会给自己留后路,魏朝仁的话也是,他估摸着魏朝仁说一个月,是保守估计再加上是些时间,他估计魏朝仁想的是半个月,也就是说他看到信的时候,易州城应该已被攻破。

  另外则是杨洪昭来的奏报,杨洪昭既是三军主帅,也是人数最多的一路大军,中路军接近十万,行动十分不便,加之易州、涿州道路并不宽敞,所以一直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