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零五章 为艺术献身_回到过去变成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大鼻子照,嘴边那颗痣尤为明显。

  郑叹没有在方萌萌家多留,第二天就被杨逸开车过来给接走了。拍摄组那边可没有太多闲工夫,很多地方还需要磨合,杨逸可是在郑叹身上给予了很大希望的。

  很多人说,纪录片是电影的长子,是故事片的穷兄弟。就像郑叹知道的那样,并不是每个纪录片都能被大众认可。大多数的纪录片都被束之高阁,名字提起来很多人听都没听说过,就算听说了也没看的兴趣。

  很多人也不看好杨逸花费心力的这个片子,拍啥不好要拍记录片?

  对此,杨逸一点都不在意。

  郑叹并不是一只京城猫。既然要讲京城里的猫的故事,这些故事里肯定不会是真实的郑叹。真实性是纪录片的本质属性,记录客观存在的事情,让观众们有更真实的感受,所以,杨逸并不会去胡扯也不会让郑叹去演那些假的故事。

  郑叹要演的是,曾经的真实的事情。也就是说,郑叹要演绎另外一只早已经不在世上的猫,换地点也要换心态。

  和二三十年前相比,现在的京城变化很大,杨逸记忆中的那些场景和事物并不能如实再现,所以,这也涉及到了一个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来虚拟的手法,当然,虚拟并不就代表虚构,故事还是真的,科技手段虚拟的场景和事物也是曾经真实存在有历史依据的,所以,这部纪录片有一些片段需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拍摄手法,去再现真实的故事内容。

  人有再现过去往事的能力,那些往事,就是存在于杨逸记忆中的一幕幕,杨逸说要达到思想上的共鸣,郑叹感到压力有点大。

  不论是阵容还是气氛,都与小郭那个工作室有很大的不同。

  在拍摄的过程中注重对光比的控制,提高影像的视觉效果,因此这对摄像机以及摄影师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摄影师要通过对光比的调节来保证影像的美感,可以将拍摄的内容以最美的角度展现给大众。先进的拍摄设备,手段高超的摄影师,这两方面都能看出杨逸对这部纪录片的重视,而后期的制作,对于影像的技术处理要求也高,要能够在保证拍摄内容真实的情况下,对图像进行修饰,从而来增强视觉效果,这都需要相关的拍摄技术人员要有高强的技术能力。

  果然,拍宠物广告跟这种纪录片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难怪小郭之前一直神经质,连带着查理总是在旁边唠唠叨叨。

  杨逸跟查理他们过来京城的团队说一下接下来要拍的几个场景,怎么走位,头往往哪儿看,该怎么叫等等。郑叹在旁边听。

  那位跟郑叹搭戏的老头以及拍摄组的很多人都对杨逸的做法很不理解,一开始他们在知道杨逸要拍这个纪录片的时候就知道这里面难度颇大,人还好,猫的话,出了名的难伺候,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