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六章 空穴来风,未必无因_盛唐剑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裴旻在尚书省逐一接见了兵、刑、工三部尚书。

  刑、工二部,裴旻只是大概了解了一些他们的情况,说了几句鼓励的话,便让他们回去了。

  刑侦与工程方面的问题,裴旻不甚了解,也不胡乱指手画脚。

  关键的在兵部。

  裴旻暂时不想动张守珪,并不意味着不会动。

  风雨欲来的时候,往往是最平静的。

  张守珪养寇自重,就算没有反心,也存着一定的私心。

  而且东北的情况有些特殊,裴旻可没有忘记安史之乱的开端便是东北起的。

  兵部尚书正是裴旻的小迷弟杜暹。

  杜暹脸色有些沉重,将手中的一份资料交给了裴旻。

  “裴相,这里确实是我们疏忽了,怎么也想不到东北的军需已达到了这个水平。”

  裴旻接过资料,这是他在政事堂会议之后,特别吩咐杜暹的,他准备安排监察御史去辽东了解一些情况。在这之前,他也只能通过兵部的反馈了解一些情况。

  看着手中的资料,裴旻看了杜暹两眼,说道:“这东北的军械要的不少吧,军械什么的都快要追上河西、陇右军两军今年的总和了。马匹、重甲这些器械,也不少。都说河西、陇右是亲儿子,我看东北军在方面是闷声大发财啊。”

  杜暹苦着脸道:“这个,说实话,是属下的失职。要不是裴相让属下查,属下还真不了解这个情况。之前几任属下不了解,去年东北方面申请兵部调拨一批军械,他们那边在打仗,要的数量也不多,该调拨的,也就调拨了。却不想在某之前,几乎所有的尚书,都不住的往东北运送兵器,细水长流下来,居然累积到了这个数字。”

  裴旻也知这怪不得杜暹,庙堂这些年确实也存在这一定的问题,有些不稳定。

  近十年来,兵部尚书这个职位,换了六轮,平均每一年半就要换一个。

  有些情况不说在意料之中,却也在情理之内。

  裴旻并不否认陇右、河西军是亲儿子一说,李隆基在军备上确实给了裴旻足够的帮助。

  不是要什么给什么,而是要什么造什么,都是最新最精良的兵甲。

  但是自己并没有浪费这些兵械,利用这些神兵利器扫平北患突厥,击溃西匪突骑施,南破吐蕃攻取青海湖,稳定西域击退阿拉伯……

  这些军备是给的值得值当的,但东北要了那么多军械却无法彻底降服渤海国,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裴旻道:“直接传消息给张守珪。就说今年的器械就不直接调拨了,让他们整理府库以旧换新。不将旧的退下来,新的不给。你们就没有向他们讨要损耗的兵器?”

  杜暹说道:“几位前任是不清楚,某是问过了。得到的回信是战场损耗过大,部分遗失了。还有部分当成清理战场缴获的战利品,分发给兵士,鼓舞士气。”

  裴旻高声道: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