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十六章 教诲_我的大明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官,都是为上层服务,根本不存在替老百姓着想。

  那些惠民,利民的政策,都不过是时代精英们在伺候好了上层之后,将有限的精力转移了一点到老百姓的头上。

  从隋唐至今,所有的官员读书,当官,都是为了改变自身的处境,进入上层阶级,其后才是为百姓着想。

  在这个没有人人平等的年代,身为下层人,你连说话,出门的资格都没有。

  朱瞻基是幸运的,他身为太孙,从生下来就是人上人。

  从小时候,各位大儒,包括武道师父就对他倾囊相授。

  他更幸运的是保留了前世的记忆,让他可以从容以对这个时代。

  他知道那些人是可以依靠的,他知道时代的潮流向哪个方向流动,这让他在操纵大明这条大船的时候,就显得更容易。

  可以说,如今的大明朝政,这种最初级,最简单的统治方式,对他根本不是难题。

  朱棣对他宠爱有加,教导朱瞻基文事的解缙如今对他言听计从,教过朱瞻基行军的杨荣对朱瞻基也赞誉有加。

  就连最开始对朱瞻基不以为然的蹇义,在看到朱瞻基不论面对任何状况,都能很快拿出解决方案之后,也不得不在其他大臣面前大力称赞朱瞻基的处政能力。

  他没有处理事务的懵懂,甚至比大多数人考虑的更加深远,任何事情都瞒不过他的认识,这让蹇义都忍不住有些怀疑,他在那些经义上面学习了几十年的经验,难道都是白费的吗?

  这种轻松也让朱棣高兴不已,他不时催促黄渊,要求尽快安排好出海事宜。

  为了出海,他已经准备了三年,基本上所有的人员和粮草都已经准备妥当。

  但是,只是将这些器具全部装运上船,分配下去,就是一项无比繁琐的工作。

  黄渊纵然有三头六臂,也需要一些时日才能全部安排好。

  二月初九是朱瞻基的二十三岁生日,身为监国,这一日诸位大臣也为他贺寿,只是他还没有正式登基,自然不可能将二月初九变成万寿节。

  相反,因为朱棣要出征,还有大臣要给朱棣提前过六十一岁寿辰,不过被朱棣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他现在的心里没有别的,就只有战争。

  二月初十,上午处理好朝政之后,朱瞻基下午陪朱棣一起到了夹江工业区,检阅了朱棣这次出发乘坐的旗舰。

  这艘旗舰是朱瞻基曾经使用过的旧船,但是因为是旧船,他航行了几年都没有出问题,反而更加值得信赖。

  整艘船被重新修整了一番,改变最大的就是拆除了甲板上面的城墙,又安装了不少辅助的软帆。

  这种被专门加固过的宝船哪里都好,就是速度太慢。

  因为船体太大,虽然有十二面硬帆,但是航行的速度在顺风的时候也不会超过每小时二十公里。

  逆风的时候,跟人走路的速度差不多了。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