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七十四章 商议_我的大明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宋礼当尚书,就把李庆给耽搁了下来。朱瞻基以前不了解李庆,更信赖声名远扬的顾佐,现在让顾佐当了刑部尚书,李庆不好安排了。但是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接触,朱瞻基发现,李庆这样的人才是自己现在最需要的干将。他没有顾佐的圆滑,长袖善舞,但是缺少一个闯将,一条池塘里的鲶鱼。大明的官场太稳了,稳的有点保守,所以需要这样一个人来搅和一番。而且,朱瞻基现在已经受到了朱棣抵达星城,并且即将前往西洋的消息,所以,他觉得自己可以动动了。如今的大明朝堂,有两大贪官,一个是刘观,一个是方宾。方宾是兵部尚书,把柄就在朱瞻基的手里捏着,在并不需要保持稳定的时候,朱瞻基不会动他。不动他,就要动刘观,而且刘观身为九卿之一的左都御史,也是位高权重之辈。将他拿下,让二愣子李庆去当左都御史,比谁都合适。他在十四年前的永乐五年,就曾经在都察院担任过一年多的左副都御史。短短的一年多时间,他弹劾都督蔡福卖私盐,忻成伯赵彝擅自杀死运夫,盗卖军饷;都督谭青、朱崇贪婪放纵。都督费王献欺罔、梁铭贪婪残暴、镇守德州都督曹得贪财。平均两个月就有一个超二品大员被他拉下马,可见他的能力之强。只是官场大多讲究为人留一线,以后好见面,一团和气。他这样做是不得人心的,所以后来被其他官员举荐到了刑部侍郎,又任绍兴知府,就是不让他检举人了。但是朱瞻基不会在乎这个,李庆这把刀,他只会怕不利。临近午时,今日的午朝快结束的时候,几位大臣按照朱瞻基意思,做出了安排。一是要求林州县衙重审刘家毛氏一案,并且将会直接在邸报上进行跟踪报道,要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件案子。这里面的主要宣传点,就是朱瞻基的两个要求。皇权下乡,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天下这么大,老百姓又大多不识字,总不能一个个地派人告诉他们朝廷法度是什么样的。而且,这后续有涉及到了一个官员委派的问题,真要一下子增加几倍官员,朝廷也受不了。所以这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问题。至于这里面的皇权与士大夫之争,这个时候没有谁再提,连朱瞻基都不提,因为时机不成熟。不过,散朝之时,朱瞻基叫住了有些失落的李庆,李庆大喜,其他人也是暗自心惊,因为谁都知道,朱瞻基要重用谁,就会单独接见,留膳。李庆这是要起来了!等其他人离开之后,朱瞻基看着满脸激动的李庆说道:“太祖国祚初定,需要稳定,太平。皇祖靖难,也要收拢人心。如今国泰民安,朝堂一团和气,百官渐喜奢华,故此孤欲重整吏治。”李庆一听,立刻抱拳道:“臣奏请殿下禁止民间商户,一切划归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