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二章 处政_我的大明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统十二年二甲进士。他在朝廷各部任职多年,对京城各部情况都比较熟悉。

  正统三十二年,朱瞻基留意到了他,因为他为人耿介忠直,举贤任能,以惜人才、开言路为急务,名臣多为其褒奖。

  进入内阁不到两年,他的才华和公正让朱瞻基都很欣赏,越过一众名臣,将他擢升为首辅。

  如今他跟次辅彭时,商辂是朱瞻基最为信任的三个内阁大学士。

  商辂刚正不阿、宽厚有容,临事果决,有些像四十年前的杨荣。

  而彭时是正统二十四年状元,此人品行端正,学识过人,就是有些迂腐。

  而朱瞻基性格有些强势,也需要这样一个像解缙的人不时地开解。

  内阁中年纪最轻的,就是解缙的侄孙,解祯期的儿子解云。

  解云正统二年生于吕宋,正统八年随父又前往南洲,一直到正统十四年,十二岁了,才回大明定居。

  虽然自幼在海外长大,但是有解祯期这个状元爹从小手把手的教育,他的国学不仅不弱,还因为丰富的见识,是群臣里面思想最开放的。

  他今年才三十八岁,在朱瞻基的心里,他是十几年后,能接任总理大臣于谦,议长解祯期的人选之一。

  如今朝廷的三位一品大臣,除了法务院秘书长,已经七十六岁的余士悦是永乐十三年进士。

  总理大臣于谦,议长解祯期都是永乐十九年同科进士,还分别是状元和榜眼,也是朝中的一段佳话。

  按例,依旧是年纪最轻的解云开始给朱瞻基念公文。

  公文先念突发事件,其次是军事事件,再次是外交事件,民政事务再其次,最后是一些典型案件。

  每一件事,除非朱瞻基乾坤独断,一般事务都会经过一番讨论,他们各自给出意见,然后由朱瞻基来决策。

  而国内的民政事务,外交事件,基本都是已经有了国务院的意见,朱瞻基这里只需要审核,符合心意的通过,不符合心意的就打回重议。

  这里面,最费心思的往往是议会的事务,因为他们汇报的几乎所有事务,都涉及到了立法,变法,普法。

  朱瞻基纵然有后世的经验,许多问题也要考虑到能不能与现在的世情符合。

  他现在最关注的就是西域的局势,听解云念到撒马尔罕总督郑宏察觉白人又在冬季开始集结,认为白人联军可能会在开春就开战,向国防部求援的时候,他沉吟了起来。

  商辂更多在军事方面建言,见朱瞻基没有说话,就开口说道:“撒马尔罕如今的兵力只有二十万,加上北部唐林三城,也不过二十五万,白人联军以海西(乌克兰)为基地,每次能出动五十万大军以上。臣以为,如今我大明不应再放纵其屡屡犯边,当严惩不贷。”

  朱瞻基道:“他们虽然人多势众,我们大明将士也不是孤立无援。奕力把里各族人马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