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零一章:大战前的准备_养成一个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次出征的任务就是将高句丽和与之来往密切的百济之间的联系切断,对于程咬金来说眼下这个局势就已经是完成任务了,不用再去画蛇添足地做更多。

  除非正面战场上有命令传来,而且还得是李勣、姜云明甚至是皇帝李世民的命令才行。

  不过仅仅半天之后,程咬金就收到了正面战场通过战船传过来的军令。

  在尽可能保存实力的情况下朝着高句丽国都平壤推进!

  渊盖苏文才刚刚撤走不到半天的时间,所以在正面战场的李世民三人并不知道这一情况,因此才下达了“在尽可能保存实力的情况下推进”这种命令。

  程咬金知道,对高句丽的这场战争已经进入最后的阶段了,但越是如此就越是要小心才是。

  除了那些读书读傻了的酸儒,在所有人的眼中战争都是一场不在乎手段、不在乎过程、只在乎结果的事情。

  如果在这种劣势下敌人有意要投降,那么接下来的战争就不用打了,而如果敌人不愿意就此束手就擒,那么接下来的战争才是最危险也最难打的。

  后世有一个词放在这里其实还挺实用的,那就是水鬼。

  在毫无希望的情况之下往往能够爆发出远远超出他们真实情况的实力,而本来大势已定的战局往往会在这种情况下发生改变。

  而古人则是用“哀兵必胜”这个词来形容。

  ……

  “父皇,还是要小心一点,我们如今已经是胜券在握,但御驾亲征的您是我们唯一的弱点。”

  萨水边,已经挺进至此的唐军在这前隋士兵亡覆之地扎营休息,等待最后朝着平壤城的挺进。

  听着自己女婿的话,李世民一脸的MMP。

  朕出来是给你们鼓舞士气的,怎么到你这就变成了拖累了?

  其实就是有些话不太好说罢了,眼下的李世民御驾亲征对于唐军来说还真的就是一种变相的拖累。

  历史上李世民的御驾亲征算得上是一种被逼无奈,因为那时候没有红薯土豆,甚至连玉米都没有,粮食产量极低,像之前那场蝗灾那么大的天灾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过来。

  所以总得说起来那次的御驾亲征算得上是李世民的无奈之举,因为他需要去鼓舞士气。

  但这里面肯定是有着他自己的想法的,因为现在唐军的士气根本就不用愁,可他依然要御驾亲征,这就是单纯的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了。

  在士气正盛的军队中,领导者就是最大的弱点,若是敌人实施像斩首战术并且得以成功,那么本不需要皇帝御驾亲征来鼓舞士气的军队就会受到极大的打击。

  为什么古人说“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原因就在于此。

  “知道了知道了。”李世民不耐烦的挥了挥手。

  虽然不太愿意听,但他也知道这是事实,因为他和姜云明和李勣的身份不一样。

  在这种情况之下高句丽唯一的赢面就是奇兵制胜,虽然李勣还未到,但在真正发动总攻的时候战场上其实是有着两个指挥官的。

  李勣和姜云明。

  所谓出奇制胜,除非高句丽能够一举将这两人同时拿下,不然的话他们要面对的就只有唐军更为猛烈的进攻。

  但他的身份很好的为高句丽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他是大唐独一无二的皇帝。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