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08章:隋朝与大唐_大唐之最强熊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标兵,才慢慢有了完善的科举制度。

  至于隋炀帝,充其量也就是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再往后说,大运河。

  隋炀帝修建大运河的目的,在后世或许看不清楚。

  但在当代显而易见。

  毕竟,曾几何时的李承乾,就亲眼看见过,扬州世家与江南世家对隋炀帝的忠诚度有多高。

  大唐都建国几十年了,扬州与江南还有隋炀帝的死忠呢。

  所以说开凿大运河是为了南北交通,那就是屁话。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是因为他得位不正,又因为隋文帝在关陇集团的影响力太大。

  他上位之后,压不住这些贵族集团,所以才想着拉拢江南的世家大族来反制关陇集团,最后关陇集团造反,他跑到扬州赏景。

  那想的也是给自己留条后路,朝廷若不能镇压叛乱,他就跑到江南去,划江而治,再来个南北对立。

  谁承想,他身边的宇文老六突然蹦出来,给他来了个回首掏。

  最后,再说说这货的军事能力。

  他的军事能力,别说去碰瓷李世民和汉武帝这种靠战争出名的皇帝。

  即便是比高粱河车神,他也差上一大截呢。

  至少人家高粱河车神在输了之后,能第一时间稳定局势。

  可这货呢?

  直接将自己的大好河山都给玩崩了。

  若是不信,就细数他打过的那些战争。

  征吐谷浑,征林邑,征契丹,大宴突厥,征流求,三征高句丽等等。

  就拿李世民来与隋炀帝对比。

  在对外征战这方面,隋炀帝所采用的模式与李世民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方向。

  且先说,选将。

  众所周知。

  在历朝历代的帝王当中,李世民是唯一一个做到用人用贤不用家的。

  也就是说,李世民用人完全不看出身,不管这个人是什么身份,只要他有本事,李世民就敢用。

  而隋炀帝则不同,他用人得先看家族出身,若不是大族大户,那就基本只有做个小兵小将的命。

  其二,选兵。

  李世民选兵是动用整个地区的兵马。

  如大唐早期的凉州军,并州军,幽州军。

  反观隋炀帝呢。

  他选兵都是征用的王侯将相以及各地家族的私兵。

  这在后世看来是隋炀帝为了削弱这些王侯将相以及各地家族的势力。

  但用当代人的角度来看。

  隋炀帝那就是不想将这些功劳分给别人。

  想要用这些功劳来与这些家族进行利益上的捆绑。

  而前几次他用这样的招数的确很管用,也的确拉拢了一批死忠粉。

  只是他自己也没想到,在征讨高句丽的时候会把自己玩的全线崩盘。

  导致那些本来死忠于他的贵族,对他开始无感。

  而那些本来就对他抱有敌意的人,这下更是不乐意了,直接将其当成了生死仇敌。

  其三。

  这也是最重要的。

  李世民再出兵之前都会先进行一次大范围的普查。

  比如,河南道今年收获了多少粮草,河北道又收获了多少粮草。

  若是河北道收获的多,那就河北道出三成的粮食作为军粮,河南道出两成或者一成的粮食做军粮。

  然后将这些军粮统一调配。

  隋炀帝则是到什么地方,就从什么地方征粮。

  古书上便有记载,

  征缴吐谷浑之时,隋炀帝就是让西北诸郡派人输送粮草至塞外。

  粮草征缴多少暂且不算,单说这个路途,那就不是一般的远。

  路上,因为遭遇寇盗抄掠或者人畜死亡的情况没有按时到达的运粮队伍不计其数。

  而隋炀帝是怎么对待他们的?

  那是大手一挥,直接责令郡县将这些人,全部抄家灭族。

  这也直接导致仗还没打完,隋朝西北就先穷了。

  李承乾心里是这么想的,同样也是这么跟李世民说的。

  而说到此处时,李承乾也是面朝李世民道:“隋炀帝这样的皇帝,要是能做的长远,那就怪了,所以父皇也不要用炀帝来举例,隋朝的情况与大唐当下着实不一样啊……”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