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9章 辽国要增加岁币_带着医院回古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子曰,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既然我们是兄弟之国,怎么可以坐视不管?这让天下人如何看待我朝?如何让四边夷民臣服?如何体现我央央大国的气概?”

  陆志校一听就哼了一声:

  “赵尚书这话我就不爱听了,要让番邦夷人臣服,从来都是靠打服的,也没有听说过花钱让他们臣服的,这样只会助长他们的贪婪,把我朝当作冤大头。

  官家,臣以为,这岁币不必增加,不如拨给禁军和边军,修整武备,以防辽国的狼子野心。辽人不可信,今天要一百万两,明年就会要两百万两,难道我大周永远被他们勒索?”

  陆志校此话一出,引得殿内武官们的一片叫好声。

  赵鸿光笑道:“把银子给边军?给禁军?恐怕十两银子,有一两花到那些军士们身上就不错了。”

  这下轮到文官们嘲笑声一片。

  文武官员,丝毫没有顾忌上头坐着的皇帝,也不管辽国使臣在那里,会不会家丑外扬。

  元景帝坐在上头,如果仔细看,就能发现他是在轻轻地摇头。

  他是社恐患者,但不是傻子,心里明白着呢。

  增加岁币,那就是养虎为患,资敌行为。

  但把银子拨给军队,那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现在满朝文武,哪个不贪?哪个心中真有家国?

  他的眼神从崔丞相身上划过,

  元景帝内心明白,这位丞相不是“主战派”,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保住他的相位,保住清河崔氏的利益,所以两国交战绝不会是他的选择。

  一旦两国交战,到时恐怕就会暴露出一些被掩盖的丑陋面。

  再说了,到时战败了,总是有人要负责,要么是枢密院,要么是他这个丞相,问题是崔弥远现在身兼两职,绝对跑不了。

  所以崔丞相不会冒险,也绝对不敢冒险,他最终会选择妥协,增加岁币。

  元景帝的眼光,又看向了自己的那位大养子。

  元景帝明白现在朝堂的危局,但他无力,也无心去改变,没有这个魄力,他这脾气比道家还道家。

  但他又想找一个雷厉风行的接班人,有强大的心脏,在继位后整顿朝纲,所以这个“太子”人选,必须是性格刚毅、有些手腕、不会轻易被人左右的皇子。

  这也是他没有选择柴子晋的原因,他觉得柴子晋就属于乖宝宝一类,听话,但跟他一样太软。

  可是他现在觉得自己良好的愿望可能会落空,因为他和皇后都已经发现了,大皇子柴子昀聪明有余,干炼不足,格局太小。

  看起来没有一个“明君”的潜质。

  可是没办法呀,他这个官家已经五十多岁了,身体又比较弱,已经不允许他再去培养第三批养子了,他等不了十年二十年。

  所以辽国要怎样,爱咋咋滴吧。

  这就是这位皇帝的内心的想法,不得不说,大周朝要完蛋了。

  皇帝不管事、皇子丞相在争权、文臣武官拼了命在贪钱、当兵的穷死、老百姓苦死,这所谓的盛世之下,其实早就千疮百孔,不堪入目。

  辽国敢提出这样无礼的要求,说明人家早就看透了

  大周,不过是只虚胖的纸老虎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