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5章 替身使者_直播鬼才:这主播能处,有事真上白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获得奥斯卡之后,被很多黑人导演公开抵制,黑人观众也不喜欢,是有一些原因的。

  《绿皮书》的剧情不复杂,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霉历奸种族奇视很严重的时代,失业的夜店保镖,被黑人钢琴家雇佣,跟随着一路南下演出。

  黑人要雇佣白人,是因为在当时,霉历奸越朝南边走,对黑人的歧视越发的严重。

  ‘绿皮书’本身就是一本六十年代的旅行指南,只不过跟正常的指南不同,这本书里记载着各个城市允许黑人进入的旅店和餐馆等。

  所以可想而知,南下的演出得找一个善于处理这种事件的白人,来保驾护航。

  两人在这段旅程中,互相理解,最终变成了圆满结局。

  这样来看,好像也找不到黑人观众为什么排斥这部电影原因,其实是屁股决定着思想。

  在华夏,各个民族融合的非常成功,华夏人理解不了黑人在霉历奸的处境。

  前世这部电影出来时,国内国外都有过一个评价‘这是拍给白人看的电影’。

  首先,里面的黑人主角唐,一个受过高等教育、谈吐不凡,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古典钢琴家,并不是自发的产生改变。

  他的改变是被白人主角托尼,一个来自底层、爱贪小便宜,有着不折不扣的种族奇视,相当是半文盲的意呆利籍夜总会保镖所指引的。

  托尼的文盲,在电影中有很直白的描写,在他给自己妻子写信的时候,开头的‘Dear’都写成了‘deer’,把亲爱的,写成了鹿。

  换成华夏,大概等同于把‘你好’写成了‘你妇’,有点文化,但不多。

  而高雅的黑人钢琴家不听自己的民族的音乐,不会在遭遇不公平时反抗,不会处理孤独,主动的朝亲朋好友先踏出一步。

  后来他都改变了,原因是因为白人保镖的引导。

  这个角度就很吊诡,就好像在说,你看,哪怕是我们白人中最底层的意呆利,也能够拯救你这个高雅的黑人。

  因为在《绿皮书》发生的背景里,南方的黑人还在种植园吃着鞭子。

  歌谣唱着:

  南方的树上结着奇怪的果子。

  沾血的叶子,带血的根。

  黑色的果肉摇晃在南方的微风中。

  奇怪的果子挂在白杨树上。

  描写的就是黑人大量被吊死在树上。

  所以一边是这么个情况,另一边在电影中,却是被白人开导拯救,最后高雅的黑人钢琴家放下身段,融入白人的‘大家庭’。

  那些南方种植园的同胞们呢?没有交代。

  换成任何一个曾经收到过血腥压迫的种族,都高兴不起来。

  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个叫张三的人,以前是地主家的长工,祖孙三代都是,动辄被打的头破血流,父亲也是被殴打致死。

  然后经过长期的抗争,终于有点改变这个情况了,这时候地主们拍了一部电影,告诉你,你看,我都接受你了,你还闹什么?快来跟我组成一家人吧!

  并且电影里还撒了一些谎,比如把黑人钢琴家说成南铜,现实中为此还打过官司。

  你要说这部电影里面没有白人的傲慢,那白人自己都不太信。

  当然,以上这些视角不一定准确,举例也不一定正确,可话又说回来,这跟白野有什么关系?

  他要的就是这种模棱两可,公婆都有理的电影。

  这种电影,在霉历奸此时的社会背景下,更容易被游说成功。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