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九章 揖谢与用法 养士霸王术_即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把此事想通了。

  欲得人死力,只靠轻财厚养和卑己下士是不行的,要有前提。

  莘迩把前提分作了两类。

  一类以人为本,关键的要点在於“识人”。

  要能从芸芸众生中,识别出强烈认可“忠义”价值观的人。

  如兰宝掌,如索重。

  兰宝掌并未得到非常不同的待遇,可他在危险的关头,驰援救下了莘迩。

  原因何在?因其讲义。

  他与秃连赤奴的关系不亲密,却为秃连赤奴抱不平,追殴秃连樊,是出於“义”。莘迩没有很特殊地对待他,甚至鞭打过他,他却冒险援救莘迩,是因为佩服莘迩领他们获利的能力,尊敬莘迩给他们分配战利品时的公道,以及感念莘迩的赠槊之情,也是出於“义”。

  索重少年时与令狐奉为友,及长,二人并肩作战,交情亲厚,令狐邕登位,他却开始与令狐奉作对,原因何在?因其讲忠。是以兵败,不求饶,正冠而死。

  找到此类人,利用此类人的价值观,厚养之,给予恩情,从而得到他们的效死,这是第一种收获死忠的办法,可称“王道”。再一种,可称“霸道”。

  霸道者,便如令狐奉。

  莘迩对令狐奉绝无忠诚,却数次奉令犯险,原因何在?两人目下利益攸关仅是其次,主要则是因为令狐奉的性格和手段。令狐奉为人猜忌,心狠手辣,起异心者如秃连赤奴,转瞬惨死,全家被杀,在这样一个有智谋、有权术、杀戮果断,行事常出人意料的人面前,谁敢不忠?

  想通了厚养无用的缘故,莘迩也就知道了自己接下来该作何改变了。

  对兰宝掌,以“王道”待之。

  乞大力此人,杀掉他没甚好处,并且可能还会引起其部种落的离心,会不利於将要进攻王都的战事,既然他讲出了忠心耿耿的漂亮话,那么就暂装糊涂,拿住他的话,留待后用。

  对从骑们,莘迩本意不想治罪的,大难临头各自逃,人之本能,他理解他们。可又不能不治罪,除非以后他不再领兵。领兵想来是必然的,那么此六骑就必须按军法惩处,要不然,有这个先例在,於日后的战场上,还怎么约束亲兵、部曲死战?慈不掌兵,意即在此。

  因是,对此六骑,莘迩决意行使“霸道”。

  依照军法,作为亲兵而临危弃主将,此乃枭首之罪。

  莘迩引诸小率出帐,十二个从骑都已经来了,皆在帐外。

  那六个弃他不顾的从骑,俱垂目下视,不敢看他。

  莘迩叹了口气,令他六人出列,当众宣告他们的罪过,那两个后逃的甲士虽有过欲救过他的举动,可最终仍是逃了,亦无能得免。莘迩宣六人罪毕,将之付与甲士,命按军法杀之。

  余下的六个从骑,此时对莘迩,已经不再只有感激,并多了畏惧。

  莘迩温声对他六人说道:“刘翁给我说了,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