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七十六章 黄荣察人心 程昼传檄邀(下)_即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传统,是藏兵於民,着实佳政也!

  “……无执、嘉宾,卿二人以为,此制我荆州可以学用之么?无执适才言道,此制关系到了我国朝兵制的根本,无朝廷旨意,我荆州自是不能施行,可如我上表朝中的话?如何?”

  谢执没有说话,郗迈回答说道:“即便明公上表朝中,只怕也是无用。”

  “无用?”

  “朝廷不会同意的。”

  “没有试过?你怎么知道朝廷不会同意?”

  郗迈说道:“营户、兵籍此制,为什么会施行,明公比我清楚。前代秦朝末年,与当下相似,也是海内战乱,群雄并起,南北州郡豪强,或挟州自居王侯,或据县称王称霸,几无日不战,於是百姓流离。成武王既是为了解决军粮的供给问题,也是为了消弭流民为患的麻烦,遂设屯田之制,用流民耕种,为了能够更好地管理这些屯田的流民,乃用以行伍之制来做约束。

  “此即是营户、兵籍的前身。

  “营户、兵籍制度最先设立的时候,不能说是弊政,反而,的确是解决军粮、流民问题的一项良政,可此制确定之后,自此兵是兵,民是民,兵、民分隔,随着时间的推移,营户为兵,为国家服兵役之余,又服劳役,并时而还会被送给离任的长吏充当徒附,实已类同国家之奴婢矣!营户的地位越来越低,乃出现了明公所言之‘士气低沉’等等的弊端现状。

  “要说此政是不是到了该革弃的时候呢?的确是到了。

  “可问题是,此制用之至今,营户、兵籍者因同国家奴婢之故,早已被良民视之为贱也,良民呼彼等为‘三五门’,不与之通婚,如废弃此制,改从编户齐民中征募兵卒,势必会激起编户齐民的不满和怨言,此其一也;朝廷南迁到建康到现在,在兵源上一直都很紧张,很多的营户被送给了长吏们为奴为婢,南下到江左的流民,大多荫附到了豪强大族的门下,被他们隐匿不报,至若江南本地的百姓,又多不愿应募从军,这就使致就连建康的禁军各营,如今亦不乏空有营名,了无兵卒,甚至干脆把整个营都给裁撤,不再设的,如果於此时,再把作为朝廷主要兵源的营户给主动放弃掉,那朝廷岂不就要成个空壳朝廷了?此其二也。

  “因此,迈愚见,便是明公上表朝中,营户此制之废弃、改革,恐怕朝中也不会同意。”

  桓蒙说道:“那莘阿瓜,怎么就能在定西渐行废营户、设府兵此举?”

  郗迈笑道:“明公,你这是在装糊涂,考较迈么?”

  “你说给我听听。”

  “缘故有四。”

  “哪四个?”

  “陇地地处西北偏僻,唐胡杂居已久,民风尚武,且受胡人平时放牧,遇事出战习俗的影响,百姓不排斥从军入伍,非江南之民可比,前代秦朝之时,陇州铁骑就是天下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