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9章 从工场到工厂_末代锦衣卫指挥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的时候,这名锦衣卫一边踩着踏板,一手推动布料。没过多长时间,一件崭新的飞鱼服就新鲜出炉了,速度比原来的手工缝制快了至少五倍以上。

  众士绅们都看呆了:“好东西啊!若是有了此物,一天可以多生产多少衣服啊?”

  “各位乡亲们,我们江南要扩大生产,不仅要让我们大明每一个人都穿上我们江南生产的衣服,还要让泰西各国,对岸的东瀛、远渡重洋的新大陆的每个人都穿上我们江南产的衣服!”赵鹏拉开了嗓门大声说道。

  ”好!“

  ”好!“

  众士绅们响起了一片叫好声。

  但是大量使用这些机械,其实会带来两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第一就是蚕吃人和棉花吃人的现象,随着纺织业的迅速发展,必然会有更多的士绅放弃生产粮食,而把土地都拿来种植棉花和桑树,这就造成了蚕吃人和棉花吃人的现象;第二是大量织工被解雇,失去了收入,变成了无业游民。

  第二个问题,其实并不难解决,若是作坊的规模不扩大的话,织工肯定会被大量解雇。但是资本家的贪婪是无止境的,一旦资本雄厚的大工场主获得巨额利润之后,他们肯定会想方设法扩大规模进行扩大再生产,那样就需要更多的工人。而小的工场主在竞争中失败了,就只能宣布破产,沦为受人剥削的雇工。

  其实这个原理,也是和后来枪诞生之后各国军队不仅没有裁军,反而规模变得更大一样。机枪在诞生之初,一些军事家认为,随着机枪的出现,只要有很少的人就能维持更强的火力,因此今后的战争军队就不需要那么多人了。可是当机枪投入到实战中之后,却发现需要的士兵人数更多了。因为机枪的诞生,使得密集的阵型已经不能再使用了,取而代之的是疏散的阵型,战场面积变得更加广阔,需要控制的区域变得更大,反而需要更多士兵;除此之外,为了保障己方机枪和对付敌人的机枪,各种威力更大的重武器也投入更多了,这就又需要更多的人去保障重武器的使用,所以机枪在投入到战场上之后,各国不仅没有裁军,反而迅速扩大军队。

  反而是冷兵器和单发热兵器时代,因为战场狭窄,再扩充更多的军队意义也不大,因为双方的接触面就那么一点点,投入更多的军队也施展不开。当机枪出现之后,射速提高了,射程也增加了,战场的面积越来越大,需要的兵力当然也更多了。

  工业化和工人的关系,也同机枪和士兵的关系是一样的,随着机枪的发展,军队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了;而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产业工人也越来越多了。

  至于粮田变成棉田和桑林,大批农民被赶出土地这个问题,其实也不是无解的,方法有二,第一是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第二就是开拓殖民地。

  开拓殖民地,就需要更多的士兵,失去土地的农民一部分变成产业工人,另一部分就干脆变成开疆拓土的士兵。而殖民地的开拓,不仅仅是获得更多的土地和资源,殖民地上的人口也将成为大明倾销商品的市场。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各种工业品的产量提高了,将会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而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开拓新的市场,殖民地就是最好的市场,同时也是最好的原材料生产地。

  赵鹏为东林党士绅开启了一扇步入工业化的大门,同时不得不开辟走向殖民主义的道路,在不久的将来,这些东林党士绅将会变成穷凶极恶的资本家、海盗和殖民者,他们对内残酷压榨剥削工人阶级,对外疯狂的扩张杀人,开拓殖民地,压迫剥削殖民地上的当地人民。

  若干年后,在世界历史上记载着:大明帝国的赵鹏,是一名帝国主义的开创者,是残酷屠杀世界各地土著人的刽子手,是非洲黑奴交易的大奴隶主,是贩卖东南亚人口的人贩子,是剥削世界各地人民的黑心大资本家,在他的倡导下,大明帝国开始走向了疯狂扩张掠夺的殖民主义。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