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2章 纸币的流通_末代锦衣卫指挥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会儿,银号的工作人员就给他填好了五万两的银票。

  “两位官爷,这种小额银票能否直接向皇家农庄收货?”江国茂问道。

  “当然可以了,江掌柜,小额银票就是银子啊,只要是银子,有什么买不到的东西?”工作人员回答道。

  “那好吧,过了年俺要去进货,到时候兑换一些小额银票放在身上,重量轻,比带着沉甸甸的银子可是方便多了。”江国茂说道。

  接下来的几日内,仍然有许多未兑换成现银的士兵和锦衣卫,拿着手中的小额银票到处消费,采购年货。而收到小额银票的商人们,也开始用小额银票进货,找零了。就这样,不知不觉之间,小额银票开始在市面上流通了起来。

  与此同时,江北的扬州、徐州等有大明皇家银号分号的城市,军队的军饷一律发了小额银票而不是现银,就这样,江北也开始流通起小额银票了。

  又过去了几日,在大年夜之前,朝廷也开始发俸禄了,今年的俸禄和往年的不一样,发下来的都是小额银票,而不是现银。

  朝廷官员们虽然更喜欢白花花的现银,而不是一张张的纸片,但朝廷发的是小额银票,他们再怎么不喜欢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其实朝廷官员的俸禄拿到的不是银子和铜板,而是无用之物,这在大明一直有这样的先例,大明朝廷喜欢万朝来拜的感觉,来大明的外国使节越多越高兴。

  外国使节来大明朝贡,进贡的很多都是对大明朝廷来讲是无用之物,譬如说什么檀香、花椒、香料之类的物品,甚至还有一些不值钱的土特产。大明内库中堆满了这些会坏掉的,又一时间用不出去的东西,于是当年的弘治皇帝就想了一个办法:把这些对国库来讲无用的东西都当成了俸禄,发给了朝廷的官员。

  结果刘健、李东阳他们家里堆满了各种香料,可以说是几辈子都用不完的香料,就算他们拿着香料当饭吃都吃不完。

  既然有这样的先例了,朝官们拿到了纸片当俸禄,他们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更何况,这些朝官们本来就不是依靠俸禄来生活的,倘若大明的官员都只依靠俸禄没有别的收入的话,每一名官员都要饿死了。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大明的大清官海刚峰,为官多年穷得连肉都吃不起,只能自己在家里种菜养鸡。一次海瑞母亲过生日,他买了两斤肉,结果惊动了督师胡宗宪。

  胡宗宪曾在开会的时候,与众多官僚玩笑,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听起来一名四品的知府年俸禄有二百八十八石大米,按照这时候的大明物价,折合银子也有七百多两了。可是大明的官员的衙役、师爷、轿夫、车夫都是知府自己掏腰包养活的,就那么点银子,又要养活衙门里的人,又要打点上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