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三章 提拔人才【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_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再怎么也要等到新野那边发展起规模了,才好做。”

  蜂窝煤工坊在京城有两处工坊,一个在灾民居住区域,一个在南面儿。

  灾民区域的肯定不能乱动,那关系到好几万人的生活,是让灾民们继续安稳下去的重要保障。

  所以哪怕是效率低、工人多,投入产出非常低,柳铭淇也没有提过裁减一事儿。

  但在南面儿的这个就不一样了,全都是京里的民众来做,年龄差不多都是二十到五十岁之间,可效率居然比灾民的老弱病残好不了多少。

  再加上柳铭淇想到两个如此规模庞大的蜂窝煤工坊在京城边儿上,一旦刮风起来,空气不知道污染成什么样子,干脆就想到关掉南面儿的这个。

  可皇帝不同意,至少是现在不同意。

  钟昶听懂了皇帝的意思:“您的意思说,新野要派一个干员前去?”

  “对!”

  景和帝道,“最好还是法家的后起之秀。”

  钟昶马上就有了人选:“翰林院编修钟云翔,今年三十二岁,景和二十四年榜眼,法家学子,虽然不善于言辞,可思维清晰,坚定不移,是一个好苗子。”

  “那好,就他吧!”景和帝对钟云翔也有点印象,“让司马北带他一年半载的,然后就主政新野。”

  “遵旨!”

  钟昶行礼道。

  两人并不担心钟云翔会不会把局面搞乱。

  法家的学子一个重要的优点,那便是善于掌控局面,这一点比儒家学子强。

  但缺点是经常他们不通人情,搞得上面和下面都对他们不大满意,甚至是畏惧。

  或者说商业在他们手里一般会受到打压,发展不是很好。

  这也是为什么江南总督这个位置,几乎从来没有法家重臣去坐镇的重要原因。

  “这一次朝廷上下的官员损失惨重,干脆就让翰林院的那群年轻人都出去吧!”景和帝忽然又想到了这一茬,“他们有的在翰林院已经呆了七八年了吧?”

  “是的!”钟昶道:“景和二十四年状元左弘良,呆了七年时间了。景和二十七年状元狄自明,也呆了四年了。”

  “好。”皇帝点点头,“是驴子是马,重要拉出来遛一遛,你让马相把他们的位置安排妥当点,既不能太过责任重大,又不能让他们闲着,不然考验不出他们的成色来。”

  “微臣明白。”

  钟昶正色的道。

  实际上不用皇帝说,他们最近就在讨论,只不过没有皇帝这么的激进罢了。

  既然景和帝都说全部放出去了,他们也乐得见到这群翰林院进士们能走到哪一步。

  毕竟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不一定非要一榜进士才能有所成就。

  古往今来,反而是那些二三榜的赐进士出身、赐同进士出身的官员们,经常爬到了最巅峰。

  “说起来,这一届的进士们,倒是法家学子数目不少。”钟昶又说道:“比如说榜眼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