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金刚墙_都市藏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孔雀提醒他们,也不过是动了几块砖头,就让那些人发现了。

  当然,整个过程都充满了惊喜,工作队来到这里后,也从宝城前开始勘察。几天的劳苦奔波,队员们个个脖子发木,腰酸腿痛,精疲力竭,然而回报他们的仍是一无所获。

  到了现在,他们的兴奋劲头也差不多消耗光了,所以韩孔雀想要给他们一点刺激。

  所以刚才,当一名队员们转悠到宝城一角时。那名队员突然发现在离地面三米多高的城墙上方,有几块城砖塌陷下来,露出一个直径约半米的圆洞!

  由于没梯子,队员们便搭人梯上到洞口。

  经观察,这个洞口像一个门券的上端。亮处可辨别砖砌的痕迹。

  “这是地宫入口!”队员们欢呼雀跃,把长期以来的困惑抛在了一边。

  两小时后。宝城内侧砌的石条暴露出来,在一块石条前,有个民工忽然惊异地大喊一声:“石条上有字!”

  大家循声而至,围住石条,只见石条上露出了雕刻粗浅的字迹:“隧道门”。

  “又是这玩意,是不是明代的古墓都喜欢这样做标记。”王教授惊讶的看着那个石条道。

  “这里就是地下玄宫隧道入口,”韩孔雀笑着确定道。

  果然未出他们所料,几个小时之后,在探沟挖到离地面米的深处时,发现了两侧用城砖整齐平铺的砖墙,两墙之间距离8米,如同一个弧形的胡同由南向北弯曲伸张。

  “这样的规格,绝对是明代皇陵的建筑规格,而且是标准规格。”王教授很快就下了结论。

  “这由砖墙构成的通道,跟史书记载的明代皇陵建造方式相同,这应该是通向皇陵的第一条隧道――砖隧道。”韩孔雀也开口道。

  “如果没错,当年皇帝的棺椁就是从这里入葬的。”

  “所以这隧道门三个字正对着这条隧道的中心部位。”

  小石碑的发现,增添了发掘人员的工作劲头,探沟进度加快。

  为了使发掘后出土的地宫文物能抢在一个不冷不热,气候又比较湿润的季节完成整理、修复、保护等工作,发掘委员会决定增加机械化作业,从外面调来了一台卷扬机,又用了几个小矿车,安上小铁轨,这样出土的进度就快多了。

  正当发掘人员按小石碑所指方向劲头十足地挖掘时,一道难题又摆在他们面前:从隧道门一直探寻的砖隧道中断了。

  按理说顺着砖隧道应能找到入口,但隧道为什么到此中断了呢?

  要想解开这个疑团,还必须向里探寻。

  于是工作队决定按小石碑指的方位再开一条探沟。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向西开的第三条探沟开挖不久便发现两道东西走向的石墙,两墙南北相隔8米,用花斑石条砌成,由1层至17层向西斜下,全长40米,这便是较砖隧道更高一档次的“石隧道”。

  不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