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身份_都市藏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棣刚登大宝,就将建文帝手下的一个大臣抓进了大牢,任何罪名都没有。而且一关就关了二十年,这个人叫蒲洽。

  朱棣到底为何要抓他,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当时传言最多的,蒲洽知道建文帝的下落。

  但朱棣苦苦逼了他二十年,可最终也没有如愿以偿,后来,朱棣又派政和七次下西洋。也未能找到。

  “王教授,你看,这棺木之上有一份手札。”就在这个时候,那些清理棺木的人,在棺木上有了发现。

  韩孔雀和王教授一快看过去。居然是一份折子。

  韩孔雀带好手套,翻开一看:“咦?只是两个人名?”

  “郑洽。后面这个是道衍?”王教授惊异的问道。

  “这个郑洽出现在这里不足为奇,可道衍是怎么回事?这明显是两个人的笔记,不会是这两个人的亲笔签名吧?”韩孔雀也奇怪了。

  王教授笑着道:“不会是他们两个签下名字,就是为了证明他们两个曾经来过这里吧?”

  韩孔雀也笑了:“也许就是这个意思,第一个名字是郑洽,他签字留名,应该是他给朱允炆送葬的,这里的事情应该是他处理的,而道衍出现在这里,就比较有意思了,他这是前来确认朱允炆死没死?”

  传说当时跟随朱允炆的共22个人,当然也有说是八九个人,这点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面有一个翰林待诏叫郑洽的是郑义门人。

  郑义门的郑家人就把建文帝藏在万松岭(今老佛社附近)和古树蔽天的东明山西麓(就是现在的王潜弄村附近)这个地方。

  郑义门内紧外松,仅仅在很小的范围里知道这件事,而对建文帝等人也是接待的很好。

  一直到第二年的元宵节,郑义门按照旧俗都要举行迎龙灯赛社活动,建文帝就微服出来观灯看热闹,领头行香的郑氏族长一见建文帝,下意识地半跪作揖,迎龙灯的头首们,也擎起灯头,向建文帝点头三下,以示敬礼。

  这个举动惊动了百姓,建文帝暴露了身份,预感到情况不妙。

  郑义门族长赶紧把他藏进一口枯井。

  燕王朱棣早就怀疑建文帝有可能潜来郑义门,就老早派了心腹及驻锦衣卫于县衙。

  有一个叫陈忠的,就立即跑到县衙告发,县衙就迅速派缇骑来到郑家,团团围住,把全族人集中,搜遍郑义门,但没有找到建文帝。

  也许是天意,原来枯井上面很快就被蜘蛛网盖了起来,卫兵一看结满蜘蛛网就忽略了这口枯井,建文帝枯井脱险,郑家也幸免灭顶之灾。

  传说当时建文帝慌忙中一只靴子掉在了枯井里,被郑氏子孙捡到,每次在祭拜他时,总要把这只靴子供奉在神案上。

  建文帝虽然逃过了一劫,可他再也不能在这里避难了,就只好再次出逃。

  最后建文帝到底逃往何方,至今仍是历史上十大谜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