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披毛犀角_都市藏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一头雌性披毛犀,现正存放在克拉科夫的博物馆内展览。

  披毛犀的灭绝年代至今只有10000年,是最晚灭绝的史前犀,因此一些披毛犀角,因年代距今较近或被冰冻住而有幸保存下来,它也成为了唯一留下角化石的史前有角犀牛。

  犀牛角由角蛋白形成,相对鹿或牛羊的头角相比非常难以形成化石,由于冰冻原因,一些皮肤样本和毛发样本也有所发现。

  十九世纪期间,经常可以在俄罗斯发现披毛犀的角,但因为它们长得实在太奇怪,所以许多人认为那是巨鸟的爪子。

  披毛犀冰冻的尸体,不时可在西伯利亚发现,虽然上面经常缺少毛发或犀角,但最后人们终于发现两者同属一物。

  这些奇怪的犀角非常扁平,看起来就像是木板,只是其中一面有磨损迹象,因为它们会在地面上左右摆动头部,这可能是为了清除雪。

  披毛犀的遗骸在欧洲各地都有发现,只是它们显然未能迁移到爱尔兰或北美洲。

  原始洞穴壁画也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其中一幅还特别画出它的颜色样式,画中显示其腰部有一络较深色的毛皮。

  韩孔雀手里就有一只披毛犀角,从这只巨大的犀角来分析,这头披毛犀约长米,最大重量可达7吨。

  这样的庞然大物,其犀牛角也不会太小,披毛犀角自底部向上渐细,稍弯曲,长短不等,韩孔雀这一只长七十多厘米。

  表面为乌黑色,下部色渐浅,呈灰褐色,底部周边有马牙状锯齿,称“马牙边“,高约3厘米,表面凹凸不平。

  “马牙边“向上到中部有纵纹及去净的坚硬直刺,习称“刚毛“,有时并有裂纹。

  中部向上渐光滑,角尖端钝圆发亮,并可见鬃眼状圆点。

  角前面有一纵长凹沟,沟长约9~15厘米,深约3厘米,习称“天沟“,其下相对的底盘上有一突出的高岗,岗长约6~7厘米,高2~4厘米,习称“地岗“。

  底盘较大,长圆形,前窄后宽,形如龟背,长13~20厘米,宽11~14厘米,灰黑色或黑棕色,向外逐渐变浅,呈灰棕色或灰黄色,底面凹入3~6厘米,习称“窝子“,并布满鬃眼状圆点,习称“沙底“。

  角质坚硬,但从纵面劈开,均系顺丝,无绞丝。

  镑片呈灰白色,有芝麻花点或短线纺。

  气微清香而不腥,味微咸,色乌黑光亮,完整无裂纹、沙底色灰黑、鬃眼大、气清香,可以说是一只完美的披毛犀角,韩孔雀当时买下这只披毛犀角可是花了很多钱的。

  披毛犀角目前保存下来能用来做雕件的很少,一般都成化石了,只有在西伯利亚冻土层里出土的,还基本保存完好,其中的A级角料,价格在500元-1000元一克左右,一般料子在200元一克左右,化石料就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