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懿文太子(4)_靖难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荣好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一样,他的预料很快应验了。张旭的奏折让朝堂一片哗然,第三天,以工部侍郎练子宁,礼部侍郎黄魁,御史景清为首的十三位大臣分别上奏本,所有奏本叙述的都是一个主题——嫡长之制不可废,皇孙朱允炆恭悯仁善,生性纯孝,宜立皇太孙。

  这十三份奏本一上,朝廷中的风向立刻全部逆转,因为这十三人大多是朝廷里中青年的中坚力量。特别以练子宁、景清为首的年轻一辈能臣,他们是帝国未来的权力中枢。朱元璋无论如何不能不看这些人的面子。

  但没有想到的是,朱元璋居然发了火,他大斥这十三人为朋党:昔日终宋一朝,国事为朋党之争所废。朋党者,朝廷之所嫉也。今日汝等十三人公然勾结,欲试朕之法乎?朱元璋当即下令上书为首者练子宁、黄魁、景清三人下刑部大狱。

  在朱元璋时期,杀个文臣可是随便的事。原本以为这一行为,立刻让大家有所顾忌了。但没有想到,更大规模的上书开始了。以刑部尚书杨靖、户部尚书赵勉为首的二十三名大臣也或保练子宁等三人,或请立皇太孙,纷纷递本上奏,有的时候古代读书人那股子拧劲很值得尊敬。在立储的问题上,这些大臣们仿佛都铁了心不要命了。

  整个南京城已经是山雨欲来,连朱植都为自己那大侄子捏着一把汗,他生怕自己的来到让历史在原来的轨迹上产生着变化。而且最要命的是,自己已经和朱棣势不两立了,如果不能保大侄子上位,那么以后起兵造反的分分钟变成了自己!可是尽管自己着急,但京城里的风头好象跟自己无关似的,一无势力,二没之藩的王爷根本不受人重视,所以也从来没有人会跑来找他联络。但从“无间”发回情报显示,朝中大臣们的确私下进行了多方面的联络。联络的内容不用说都知道是什么?

  杨荣这几天却显得格外轻松,每天不是在房中看书,就是跑到醉春楼欣赏落日,颇有点泰山崩于前不变色的味道。

  朱植虽然也有上本奏对的权利,但他是丝毫不敢使用,万一用了,别人就会觉得他有争夺太子之心了。朱植好几次欲找他商量,都被杨荣好生劝阻,一直告诉他,时候未到,他自有安排。也不知道杨荣葫芦中卖的是什么药。

  滔滔群情下,严酷如朱元璋者也无法等闲视之,大家不是贪污,不是谋逆,任他再严酷也不能因为言国本的社稷大计,就把这么多人都抓走了吧?又过了几天,朱元璋终于颁诏,于八月十九日在东阁门召见群臣议国本之事,立储已经到了刺刀见红的时刻。

  十八日夜,从醉春楼喝完酒回来的杨荣,才将一张纸条交到朱植手中道:“杨靖乃吾师,可将此交之,师自会行事,不过殿下千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