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章 火民书_挞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弹道精准,连续射击射速快,引起西方商人的极大兴趣。

  当时不列颠国独霸天下,而法、德、美、俄等列强正在快速崛起,意图分割全球殖民地。假如列强装备有可以连续射击的自动步枪、可以远距离通信的手机,无异于如虎添翼。

  正如意料中的那样,洋商对合作前景十分看好,但大家分歧很大。洋商不愿在中国开办工厂,原因是不言自明的:

  一、中国工业基础太弱,几乎要从零开始培育产业链,成本过于高昂;

  二、中国正值内战,清廷又对洋商持以敌对态度,投资安全难有保障;

  三、火民开价太高,仅凭几个样品就想充当知识产权,并要求在合资工厂里控股。

  洋商建议他们在外国投资办厂,甚至建议火军整军迁徙到外国定居,洋商可以承担相关费用、移民保证。

  假使这样,火军可以永保安全,火星人得以延续种族,而洋商将获得工业利润,岂不两赢?

  这在洋商看来,自然是做出了极大的让步。但对于陈城,却有难言之隐。他们所求的不仅是图生存,图利润,更是为了救民族于危亡,振兴中华。

  何况,他们并不是火星人,而是来自未来的正宗中国人。

  来访的洋商络绎不绝,但陈城始终不肯让步,死命坚持以下合作原则:

  一、火军与洋商合作办厂,火军享有控股权;

  二、厂址选在中国,工人亦优先选用中国人;

  三、火军提供技术指导、样品,洋商提供资金、机器等物质支持;

  四、除工厂外,需建设学校、医院、研究所、出版社等附属机构,以期造福中国社会,开化中国文明。

  正当大家反复讨价还价时,世界局势又有大的变化。

  1853年10月,罗斯国向土耳其宣战,克里米亚战争爆发。

  1854年1月,不列颠国、高卢国参战,与土耳其结盟,向罗斯国宣战,阻止罗斯国向小亚细亚扩张。

  1854年1月,米国民主党民主党史蒂芬·道格拉斯向参议院提交了《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主张奴隶制的实施不应受任何地域限制,引发堪萨斯内战。北方辉格党正在酝酿与其他反对奴隶制的党派联合组成共和党,以加快废除奴隶制。南北对峙加剧,内战一触即发。

  有些洋商嗅觉敏锐,从以上事件中意识到军火生产的巨大营利空间,加快与陈城军洽谈合作。这其中,又以米国的德崔柏最为积极,合作意向最为恳切。

  德崔柏祖上是日耳曼国农民,后来移民米国,靠瓷器贸易发家。德崔柏出生于广州,家族与广州行商来往密切。他会说中国话,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遭遇抱有深切的同情。

  魔都开埠后,年轻的德崔柏来到魔都寻找商机。他耻于从事洋药贸易,把目光聚集在茶叶贸易上。

  他是个合适的合作对象,家族财力雄厚,与米国商界大佬关系良好。在唐约翰的居中撮合下,陈城和德崔柏很快达成了合作意愿。

  此人不拘小节,甚为爽快,颇有儒商风采。为了答谢唐约翰,他甚至接受唐约翰的建议,愿意与米国浸信会合作,资助中国幼童留美。

  除此之外,他们还吸收了高卢国、日耳曼国的商人参股,以便加快工厂建设。他们初步达成一致意见,预备将研究机构设在铜陵,其他工厂设施都建在魔都。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