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章 助守武昌_挞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露难色。石凤魁十分不满,说:“副丞相,你就听我的吧,我自有主张。”

  黄再兴只好点头应允。

  石凤魁走到李想面前,李想连忙从座位上站起。石凤魁拉住李想的手,说:“曾妖头来势汹汹,故秋官又正丞相曾天养就死于湘军之手。火军有血滴子,若能帮我守城,我一定感激不尽,必亲笔向天王请功。”

  李想心里暗笑,你这个草包,大字不识几个,还能指望你亲笔写文书?

  他嘴上却说:“国宗兄的好意,我先心领了。至于能否帮助国宗兄守城,还得等我禀告师长,待师长定夺。”

  李想无机变之才,不知道是否应该答应石凤魁。

  石凤魁误以为李想在委婉地拒绝他,急忙说:“李团长,请你一定转告陈师长,请他务必以大局为重。火军只需在城头上配属几杆血滴子,哪个清妖头敢靠近武昌城,就用这血滴子取下他的狗头。清妖头一死,其他人必将不战自溃。”

  石凤魁打的好主意。

  李想觉得有戏,连忙问道:“国宗兄的意思是,让火军进入武昌城助守?”

  石凤魁得意地说:“李团长高见,我正有这种打算。不仅让火军进城,我还要将其他太平军兵马全部召进城中。武昌城大,里面足以驻守十万兵马。我以城墙为屏障,将各路人马分驻全城,再辅之以火军的血滴子,武昌城必将牢不可破。”

  李想知道,太平军守城讲究内外配合,往往派出大量兵力占据城外要点。这石凤魁计划将全部兵马撤入城内,岂不是自废武功?

  他很想直言劝谏石凤魁,但他很快就变了主意。石凤魁前期故意不供应粮草,导致火军从城陵矶溃败。现在石凤魁在武昌城瞎指挥,李想乐见其败。

  李想说:“进城助守的事,李想不敢擅权,还是等我回去,让师长定夺吧。事不宜迟,李某这就回去请示师长。”

  对于是否援助石凤魁,火军这边意见不一。

  黄宇断定石凤魁守不住武昌。现在湘军势头正大,假如火军助守武昌,难免不会重蹈覆辙,重演城陵矶之败。

  他建议火军按兵不动,坐看湘军与太平军火并。据下乡征粮的将士讲,目前农村一片混乱,土寇、会党当道。清朝官员逃跑,太平军也来不及组织政权。火军可趁机深入农村,大力募兵、征粮,补齐损失的兵马。

  也有人建议火军立即东撤,移军到武昌东侧一百五十里的鄂州、黄冈一带休整。

  李想说武昌城里粮草充足,石凤魁动动手指就拨出了一千石粮食,实在是令人艳羡。火军不妨进城助守,顺便补充粮弹。

  大家莫衷一是,陈城也难以决断。

  这时,斥候来报。张航不敌湘军水师,“雏鹰号”中弹,桅杆倾倒,搁浅在长江江心洲上。张航正在加紧修补战船,不日即将东下。

  奔赴金口的骑兵也找到了王韬。原来,王韬率二团人马顺利进入金口。他刚占据金口,便遭到湘军猛烈攻击。王韬率军死战,当夜击退湘军。

  但不久湘军再次反攻,湘军水师鲍超部异常凶悍,烧毁了滞留金口的全部船只,切断了王韬的水上退路。陆上,湘军三面围困金口。王韬只得放弃金口,取小道撤往武昌。

  王韬果然是好样的。众将皆畏战,惟有他毫不退缩,以区区千余兵力,先打太平军,再打湘军,打出了火军威名。

  陈城备受振奋,当即立断,决定留在武昌,帮助石凤魁守城。

  另外,他又在人事上做出大的调整,令王韬改任一团团长,令直属团副团长姚湾改任二团团长。黄宇专心负责参谋部,兼领直属团部队。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