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2章 苏三娘破镜重圆_挞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等着太平军主动放弃扬州。

  1854年,琦善病死。清廷以江宁将军托明阿继琦善任钦差大臣,总领江北大营,以汉人陈金绶、雷以诚帮办军务。托明阿虽比琦善好些,但并无将才,难当大任。

  江南、江北大营实力雄厚,有兵力近十万人。在江南、江北两大营的压迫下,天京一带的太平军总体呈现被动防御的态势,被迫不断压缩防线。

  到了1856年,天京的防御形势已是非常紧张了。

  先是清军水师从广东调来大型红单船,控制了天京至京口一带的江面。

  之后,太平军扫北军在直隶全军覆没,原本和太平军扫北军鏖战的清军僧格林沁先后抽调马队、步队南下,加强江北大营。

  僧王的蒙古马队是当时华夏最精锐的骑兵,太平军无力抵挡。

  紧接着,江苏巡抚吉尔杭阿原有三万人马围攻魔都。小刀会起义军失败后,吉尔杭阿得以引兵西向,大举进攻京口。

  京口是天京的东侧屏障。吉尔杭阿猛攻京口,太平军京口守将吴如孝不支,只能坚守城池,闭门不出,与天京方面失去了联系。

  天京方面粮食渐渐不支。京口、瓜州也成孤城,陷入清军重围。

  杨秀清无奈,决心从西征战场上抽调兵力,彻底攻破清军江北、江南两大营,减轻天京的城防压力。

  当时,湖口大捷后,西征军正积极进取,奋力经略湖北、江西。但天京吃紧,杨秀清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杨秀清计划从安徽、湖北战场上抽调兵力,先打通天京至京口的道路,再攻破江北大营、江南大营。

  这一路兵力由燕王秦日纲统领,下辖春官丞相涂正坤、冬官正丞相陈玉成、地官副丞相李秀成、夏官正丞相周胜坤、夏官副丞相陈仕章等五部兵力。

  再从江西战场上抽调兵力,稍后加入战场,统帅是江西战场上的翼王石达开,主要由石达开旗下的太平军、陈城的火军两部兵力组成,目的是攻破江南大营。

  1856年1月底,秦日纲大军抵达天京,与清军展开激战。但清军人多,武器先进,粮食充足,营垒坚固。太平军与之屡战,双方互有胜负。

  3月,猛将陈玉成率领精兵,冒死乘小船突破清军水师封锁,直航至京口城下,与京口守将吴如孝取得联系。

  太平军士气大振。吴如孝与秦日纲的太平军前后夹击,击破京口城外的清军绿营悍将张国梁部。太平军乘势东下,连破清军吉尔杭阿部营垒16座。

  天京至京口的交通线至此打通。杨秀清令秦日纲相机渡江,驰援瓜洲,击破江北大营。

  4月2日,江北大营帮办军务雷以诚生日,各营将吏均赴寿宴,防务空虚。这雷以诚以能吏名噪一时,正是“厘金制”的始作俑者。

  当晚,江北大营上自统帅,下自参将、都司都聚集在运河东岸雷以诚大营中喝酒。各营垒内无将官管辖,毫无防备。

  秦日纲乘夜率领太平军渡江,猛攻江北大营。清军已经欠饷数月,兵无士气,一触即溃。

  至4月5日,太平军攻占扬州,尽破江北大营120余座营垒。

  扬州城乡存米粮十余万石,太平军动员了数万男女老幼到扬州挑粮。这其中,就有罗大纲的妻子-苏三娘。

  这天,苏三娘正在瓜洲监督女营将士挑粮,忽见长江上游驶来一艘大船。这大船上挂着太平军的旗帜,冒着滚滚黑烟,上书“雏鹰号”三个大字。

  苏三娘听说过,“雏鹰号”便是大名鼎鼎的火军水师旗舰。

  船头站立一人,与她死去的丈夫罗大纲年纪身材相仿,冲着她大喊:“三娘!三娘!”

  苏三娘听到喊声,仿佛晴天一个霹雳,震惊得说不出话来。这熟悉的声音不是大纲又是谁?

  可大纲不是已经死了吗?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