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9章 东进_挞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平军中的后起之秀。杨秀清相信秦日纲能够攻破向荣,进窥苏、常。

  对于火军,杨秀清也不愿其坐大。他给陈城下令,要求火军分兵两路,小部紧随秦日纲之后,配合秦日纲进取江南。大部则紧随韦昌辉之后,配合韦昌辉攻略江西。

  陈城对杨秀清的命令阳奉阴违。他拨出两千水师,令他们佯装成火军主力,表面上逆流直上江西。实则要他们直上湖北黄梅,接应驻守黄梅的乔大疆的四师。

  这支水师和四师汇合后,先在黄梅待机,等待陈城的命令。一接到陈城东下的命令,立刻返回芜湖,从此脱离太平军,远离太平军的西征战场。

  陈城将率领一师、骑兵师、水师余部留在江南,这些部队也是火军的精锐。

  此时此刻,陈城也面临着艰难的选择。迄今为止,火军已经发展壮大,逐渐走上历史舞台。

  在晚清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上,自火军出现,至协助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江北大营,火军始终都是个配角,从未对历史走向发挥出决定性的影响。

  华夏这艘古老的巨轮,依然按照她的强大的惯性,遵循既有的历史规律,有条不紊地向着未来的深渊迈进。

  华夏的历史,并未因为陈城等人的穿越而改变。

  如今,火军力量强大了。陈城能够自主选择未来的路,但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他可以选择继续韬光养晦,继续当那个可有可无的配角。

  他也可以选择奋力一博,打破太平军强加给他的桎梏,从此走上历史的舞台。

  具体来说,就是让火军摆脱对太平军的附庸,打出独立自主的旗号,攻占苏、常等江南膏腴之地,作为火军的根据地。

  可这样一来,他将面临很大的风险。

  第一,杨秀清已将天京周围的太平军主力调去江西、湖北。用于东征战场的只有秦日纲的人马。秦日纲能力一般,属下士卒连战多月,疲惫已极。脱离太平军的庇护,火军将不得不直接和清军对阵。

  第二,苏南一带是清廷的经济重心,清廷在此布置有重兵,对此的重视程度远过于曾国藩的湘军。如果陈城贸然加兵苏、常,清廷定会调集重兵围剿。而火军远离芜湖总部,中间隔着一座天京,容易被太平军隔断,容易被清军分隔包围。

  但以火军的实力,陈城还是有希望拿下苏、常的。他对这两地也垂涎已久,并已分派周秀英率一千骑兵守镇江京岘山,派陆晨光率三千骑兵进驻溧水。

  若是稳扎稳打,就应率师夺取马鞍山、郎溪、宣城,和芜湖连成一片,再徐图东进。

  但这个策略太保守了,陈城已经等不及了。魔都造船厂已经开工建设第一艘轮船,各类工厂都已走上正轨。即便芜湖是座大城,但长江芜湖段水文条件不佳,不足以建设水师基地。

  而且,这中间隔着天京,容易被太平军卡脖子。

  管他呢,陈城决定豪赌一把,率军东进,先夺取江阴再说。

  秦日纲还在天京休整兵马时,陈城便借口溧水危急,不让火军休息,直接率领一师大队兵马直奔溧水。

  江南大营统帅向荣已经六十多岁,经过前日大败,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忧愤至病,躲在丹阳城内养病。

  听闻火军来袭,向荣依然振作精神,做出部署,调遣清兵堵截。他生怕火军由溧水而趋溧阳,再从溧阳进窥苏、常。

  苏、常是清廷财赋重地,也是江苏官员的驻地。两江总督自金陵失陷后,便一直驻于常州,江苏巡抚驻于苏州,江苏学政驻于江阴。

  苏、常一失,向荣将失去立身之地,只能以死谢罪了。

  谁知,陈城率一师和溧水的骑兵师汇合后,虚晃一枪,折向东北,直趋常州。

  秦日纲见火军东进,生怕火军抢功,也提前结束休整,带太平军先占溧水,再逼丹阳,试图擒杀清军主帅向荣。

  他摸不清陈城的意图,便直奔向荣而来。

  一时间,江南一带再次硝烟弥漫,新的大战即将展开。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