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7章 第二次北伐_锦衣长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型的自信过头。

  王保保将包围圈扎紧了口袋,趁着明军日夜兼程,人困马乏之际发动进攻。蓝玉本来想吃肉,没想到撞到了骨头,蹦掉了两颗牙!他的先锋部队损兵六千,连累紧随其后的主帅徐达损兵七千。

  五万中路军,仅剩三万七千人。

  徐达不愧是大明第一名将。他在大败之后稳住了阵脚,调集兵力从包围圈的最薄弱处突围出去。蓝玉为了赎罪,更是领兵冲锋在最前面,左突又杀,多处负伤。生生为中路军杀出了一条血路。中路大军幸存的三万人向南退却且说岭北以南一百五十里处。一支几百人规模的明军运粮队正在向北而行。领头的是十三岁的四皇子,燕王朱棣。徐辉祖打马跟在他的身后。

  从蓝玉孤军深入,追击王保保开始,徐达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他感觉再往北恐怕要中王保保的圈套。徐达身经百战,刀头舔血几十年,打仗他从来不怕死。可四皇子朱棣还在他身边呢!身为人臣,怎么能让燕王殿下身陷险地?

  于是徐达找到了朱棣,提出派两百人护送他先回雁门关。

  朱棣跟自己的二叔兼未来岳父徐达急了眼:“难道二叔认为朱棣是贪生怕死之辈么?让我南撤,除非杀了我!”

  徐达无奈,只得又下了一道军令。让朱棣带领徐辉祖在后面押送一部分粮草。徐达还拿出了一堆大道理苦劝朱棣,说什么“粮草辎重乃得胜的根本”,“将粮草辎重顺利运到前方就是此战首功”之类的。

  朱棣这回听了徐达的命令。跟徐辉祖带领三百名步卒押着三十几车粮草像蜗牛一般向北而行。

  朱棣朝徐辉祖抱怨:“押着粮车,咱们走的太慢了。等到咱们到了前方,恐怕仗已经打完了!我还想立个大功,回去在父皇、母后、大哥面前显摆显摆呢。”

  徐辉祖劝他:“四皇子,我爹不是说了嘛,将粮草运到前线就是首功。”

  朱棣摇头:“得了吧!我是上了二叔的当了!本来我以为他让我押送的是全军的粮草。结果呢?就这么三十几车,也就够一营弟兄吃一天的。谈什么立首功呢?他是怕我上前线有个三长两短,不好跟我父皇、母后交待。就把我生生按在了后方。”

  这的确是徐达的初衷。徐达认为前线是岭北一带,百里以南属后方,朱棣、徐辉祖带领的这支小小的运粮队在后方根本不会遭遇危险。

  哪知道朱棣这少年很倒霉!

  一支一千人左右的蒙古骑兵靠近了运粮队!这支蒙古骑兵并不效忠于伪元朝廷,更没有参加岭北的伏击作战。他们是扎答阑部人。扎答阑部的老祖宗是扎木和。扎木和是成吉思汗年轻时的安达,中年时的死敌。

  扎答阑部在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后暂时屈服于黄金家族。这百年来看上去是伪元朝廷的顺民,其实老祖宗的仇恨一直埋在他们的心里生根发芽。明军将伪元朝廷赶回草原后,扎答阑部族开始蠢蠢欲动,他们不再听伪元朝廷的号令。于是王保保率兵征讨扎答阑部,扎答阑部被打得仅剩三千人。

  这一回听闻明军北伐,扎答阑部大喜过望。他们兵分三路,准备在伪元战败时抓一批伪元败兵做奴隶。

  哪曾想王保保在岭北打了胜仗,退败者变成了徐达的中路军。奴隶这玩意儿抓谁不是抓?于是扎答阑部转向南,准备抓一批明军败兵当奴隶。好巧不巧,三路人马中的一路遇到了朱棣率领的运粮队。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