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67章 低俸养廉_锦衣长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听说镇江官府身后站着一位朝廷里的大人物,那位大人物是谁?”

  周成顺答道:“户部郎中,薛城贵。”

  常歌眉头一皱:“你别糊弄我。一个小小的户部郎中能有这么大的胆子,这么狠辣的手腕?”周成顺道:“镇江府的这些事,都是薛城贵指使的。我们这些府衙里的小官,最多也就能接触到薛成贵这样的五品郎中。至于薛城贵身后还有没有人,我就不得而知了。”

  常歌又问:“存粮被你们卖掉分脏了。那存银呢?三万多两银子,就这么被你们这群地方官明火执藏的搬回了自己家?”

  周成顺道:“镇江存银的确是被我们分了!可一厘一钱都没花在我们自己身上!全都用做了衙门的日常开销!咱大明实行的是低俸养廉制度。正二品官员一年俸米不过千石,折银五百两。从九品官每年禄米不过六十石,折银不过三十两。这点俸禄够干什么的?”

  周成顺所说低俸养廉制度,是洪武帝定下的一项极度不合理的制度。他定这项制度的时候想当然的算了一笔账:一石米大约是一百五十斤。一个成人一年的吃穿用度十石足矣。这样算下来,正二品官员一年的俸禄是一千石,等于一百个寻常百姓一年的用度。按照品级依次减少,到了从九品,一年的俸禄等于六个寻常百姓一年的用度。

  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官员们的花销能跟寻常百姓相比么?

  比如说一个县衙,除去有品级的县令、典吏、主簿、教谕、巡检这五位官员是吃朝廷俸禄的。下面的六房吏首、捕头、书吏、捕快、衙役都属于县令的随员。这批人是要县令自掏腰包发饷的!大县的随员有两百多人,小县的随员也有百十号人。一两百人的饷银全要县令一人承担。正七品县令每年八十石的俸禄,折银不过四十余两,养得了一两百人嘛?

  县衙尚且如此,上面的知府衙门、三司衙门、六部衙门就更不必说了。且官员除了要养为数众多的随员,还要迎来送往,吃喝交际。真要是靠着死俸禄过活,恐怕都要饿死。整个大明的官僚体系也会崩溃。

  一句话,在大明,当官是一桩赔钱的买卖。

  大明开国后,担任京官的要么是功勋老臣、要么是江南士族。功勋老臣有爵位,有赐田,还有洪武帝隔三差五的赏赐。江南士族有祖上传下来的殷实家底。他们当官自然可以不为钱发愁。

  下面担任地方官的大部分是元朝降臣、各地豪族士家。这些人有前朝为官时攒下的巨财,殷实的家底。他们也可以赔着钱当官。

  空印案、胡惟庸案两桩大案发生后,京官、地方官几乎被杀了一茬。如今的京官、地方官大部分都是走科举正途出身的读书人。其中家境贫寒者不在少数。按照洪武帝定下的俸禄制度,几乎人人都要喝西北风。可奇怪的是,这两年大明的官僚体系依旧运转如常,没有因为低俸养廉发生问题。

  洪武帝想当然的认为:看来朕定下的俸禄制度很好嘛!当官的拿的俸禄足够他们养家糊口。

  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不出问题才怪。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