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23章 重返德州_锦衣长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常歌急火攻心,竟然晕死了过去。

  杨荣连忙扶住常歌,从禁军那儿要了个水囊,好一顿给常歌灌水,又给他掐了一阵仁中。

  常歌这才从昏迷中苏醒过来。他两眼发直的看着眼前的“宝藏”。琇書蛧

  倒是杨荣这个二十八岁的年轻人劝慰常歌:“东莱伯,今人的事,还是要今人来办。指望前人的什么宝藏,本身就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常歌微微点头,在心中劝慰自己:这个宝藏并非没有意义。至少,如果没有这个宝藏,当初我在瓜步渡就丢了命。

  众人经暗道回到大司马的墓外。常世勋连忙迎了上来,他问常歌:“爹,怎么样了?宝藏找到了嘛?”

  常歌苦笑一声,没有说话。杨士奇将宝藏之事告诉了常世勋。

  常世勋听闻后也大感遗憾:“唉,唐太宗脑子是进了浆糊了吧。即便留几十万两银子在这儿也是好的啊。起码能解一解户部的燃眉之急。”

  常歌吩咐道:“世勋,你留五百禁军在此地看守。其余人随我回京吧。我去找皇上复命。”

  众人上了马,向北而行。

  常歌心中暗道:这真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可怜了天下的黎民百姓,还要继续因平叛之战勒紧裤腰带。

  他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他道:“杨溥、杨荣、杨士奇,你们三个都是二十郎当岁的年轻人。你们年轻人是如何看待朝廷当下的这场战事的?”

  杨溥心直口快:“削藩是必然要削的。黄学士、齐部堂那群人,两年前太心急了。他们忘了‘事需缓图,欲速则不达’这句话。他们给皇上出的那些主意,逼迫藩王太甚。我觉得朱棣其实是黄学士、齐部堂他们逼反的。”

  杨荣是杨溥的至交好友。他心思缜密,连忙咳嗽了一声,暗示杨溥小心说话。

  杨溥丝毫不理会杨荣的暗示。他又道:“朱棣在北平叛乱之后,其实朝廷可以轻易平定叛乱。奈何又是黄学士荐错了人。李景

  隆那个庸才,直接葬送了平叛的大好局面。说句不该说的话,如今在军事上,朝廷对叛军没有丝毫的优势可言。”

  两日之后,应天,谨身殿。

  建文帝听完常歌等人的禀报,半晌说不出话。

  谨身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终于,建文帝喝了口茶定了定心神:“怎么会是这样!唐太宗留在江南的宝藏,竟然是一堆烂铁!唉,朕还盘算着,找到宝藏,一半儿用来平叛,一半儿用来充实国库,减免全天下接下来几年的税赋呢。”

  常歌拱手:“皇上,臣也没想到事情会是这样。臣找了宝藏三十年,到头来是一场空。”

  建文帝苦笑一声:“唉,宝藏指望不上了!朕能依靠的,就只有铁铉、盛庸那两员当世良将。你回德州去吧,一定要保护好这二人的安全。朕想朱棣那边,一定处心积虑想要刺杀这二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