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51章 第二次和谈_锦衣长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让国都应天免于战火荼毒的机会。

  常歌竟然赞同起方孝孺的观点来:“皇上,臣认为方学士所言极是!的确应该派人前往朱棣军中议和,拖延时日。”建文帝拍板:“就如两位爱卿所言!与朱棣议和!既然是议和,自然要先表达朝廷的诚意。拟旨,恢复朱棣燕王爵位!”

  常歌道:“皇上圣明。”

  建文帝问:“谁愿充任议和使者?”

  大殿之中又陷入了沉默。

  建文帝大怒:“朕总不能再派两个女人充作使者!难道满朝文武还不如两个妇人有胆色?”

  常歌建议道:“曹国公李景隆虽屡屡与燕军交战。可他打得都是败仗,朱棣,哦不,燕王。燕王谈不上多恨他。且燕王自小在老曹国公府跟李景隆一同玩耍,乃是儿时玩伴,有亲情在。臣认为李景隆可担任议和正使。议和的副使,就由兵部尚书茹瑺担任。臣则担任随从,保护二人的安全。”

  李景隆和茹瑺,其实早已经暗中投降了朱棣!

  李景隆自不必说,首鼠两端的他早已被纪纲策反。

  兵部尚书茹瑺,洪武三十一年就已经做到了吏部尚书,六部天官之首的位置上。但黄子澄跟他关系非常不好

  ,屡次在建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建文帝就把茹瑺贬到了河南做布政使,没一年又降为按察使。

  一直到黄子澄失宠,建文帝才将茹瑺调回京城,担任兵部尚书。

  这样一个在建文朝屡遭贬谪的人归顺朱棣,心里没有任何负罪感。

  常歌之所以建议这二人担任使者,是为了打着议和的名义,堂而皇之的出城,去跟朱棣商量如何让燕军兵不血刃占领应天。

  建文帝思索片刻后说:“准奏!”

  六月初九,李景隆、茹瑺、常歌来到了应天城外约六十里的龙潭。燕军正驻扎在这里。

  朱棣见到三人,先当着一众燕将的面,装模做样的问:“皇上派你们来做什么啊?”

  李景隆展开一张黄绢布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先皇四皇子朱棣,乃朕至亲。朕当初听信奸臣谗言,剥夺其王爵,追悔莫及。现恢复朱棣燕王爵位,准其世袭罔替。钦此。”

  朱棣心中暗笑:侄儿啊侄儿,你的确糊涂的够可以的。不然也不会让我打到家门口。事已至此,我在意的是一个亲王爵位嘛?我在意的是你屁股底下的那把龙椅!

  心里虽笑,朱棣嘴上却说:“嗯,皇上天恩。臣如沐春风。朱高煦、朱能、邱福、孟善四人留下,其余人等退出帐外。本王要与使者好好商议和谈之事。”

  朱棣的自称,终于又变回了“本王”!

  朱高煦急眼了:“父王,都到应天城根了,还谈什么谈?打就是了!”

  朱棣怒道:“竖子,你懂什么!”

  其余的燕将走后,朱棣这才对儿子和三位心腹将领说了实话:“他们三人来不是议和的,是来与我商议献城之事的。”

  朱高煦和朱能、邱福、孟善面面相觑。

  朱棣解释:“李景隆、茹瑺跟常歌一样,已经暗中归顺了我!好了,闲话少说。你们到地图前来。”

  众人围到地图前,商讨了整整两个时辰的献城之事。

  商讨完毕,这场所谓的“和谈”也彻底破裂。三人返回应天,为迎燕军入城做准备。

  请收藏:https://m.see9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